女孩運動不設限,打破性別界線共創健康未來!
議題說明
根據行政院性別平等處111年7月所提出的提升女孩權益重要議題,其中強調應該讓女孩平等參與體育活動,消除體育活動中的傳統性別刻板印象,並提供性別友善的設施,使女孩能夠在教育機構中參與傳統上以男性為主的體育項目。
此外,應在教育機構中提供平等機會,讓女孩能自由選擇參與各種體育活動,從而促進她們的心理與生理健康。這些措施表明,鼓勵年輕女性在各階段積極參與多元體育活動,已成為推動性別平等的重要議題。
根據桃園市112年婦女生活需求調查,15至24歲女性的運動習慣僅為45.4%,顯示運動習慣亟需加強培養。進一步觀察,當今12至27歲的Z世代年輕人,生活在社群媒體及手機簡訊主導的時代,是最擅長使用科技的「數位原住民」,與前幾代相比,這一代似乎更容易與他人建立聯繫。
然而,美國最新的研究指出,過度使用科技反而成為孤獨的成因之一。長期依賴科技,反而會減少與現實世界的互動,影響個人的社交能力、人際關係和整體幸福感,並可能引發情緒問題、社交隔離及與現實生活脫節等問題。
綜合上述情況,本中心今年針對10至25歲年輕女性進行了「桃園市年輕女性運動習慣調查」,結果顯示,本市年輕女性從事運動的主要目的為保持健康,其次為紓解壓力。儘管許多人表示喜愛運動,但他們認為自己尚缺乏足夠的運動量。
此外,在多項運動中,年輕女性認為籃球與躲避球這兩項運動,因為性別因素而面臨更多的參與障礙。這些結果凸顯了在推動運動性別平權方面,仍需針對年輕女性提供更多的支持與機會,消除性別偏見,並鼓勵她們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從而促進其身心健康。
訴求方向
我們誠摯呼籲,為女性提供平等的運動機會,並強調運動對心理健康的重要影響。運動不僅有助於身體健康,還能有效舒緩壓力、提升情緒與自尊心。在當今高壓環境中,運動對女性心理健康尤為關鍵。我們期望通過支持與引導,幫助年輕女性在運動中釋放壓力、促進自我成長,從而實現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一、政府宣導與運動活動的推廣:政府應積極在學校階段加強運動性別平等的宣導,並設計包容性的運動課程和活動,讓女孩能夠自由選擇運動項目。透過運動賽事與心理健康講座等活動,提升年輕女性的運動參與度,並促進情緒釋放與壓力調適。
二、建設性別友善運動設施:政府應提供性別友善的運動設施,確保女性能平等使用學校與社區的運動空間。這不僅提高她們的運動參與度,還能創造更舒適的環境,進而促進心理健康。
三、運動員榜樣與自信心培養:積極宣傳女性運動員的成就,為年輕女性樹立榜樣,激發她們的運動熱情與自信心。榜樣的力量能激勵女性在運動中尋找成就感,並在生活中保持積極心態。
四、運動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應將運動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開設針對女性的運動心理輔導課程,幫助她們理解運動對心理健康的正面影響,並學會如何通過運動管理情緒,提升心理韌性。
公開聯絡方式:ywcatyw@gmail.com
提供討論管道:https://www.facebook.com/?locale=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