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BACK!-女性重回職場協同模式

議題歸類:
就業、經濟與福利
提議人:
吳晨誌
所屬團體:
臺中市烏日婦女及新住民培力中心

 議題說明

重回職場一直是本中心關注的議題,我們以社會工作專業為核心,規劃婦女重回職場相關處遇模組與培力方案。

臺中市從104年起開始推動輔導婦女提升二度就業的政策與措施,從第二年的數據也能看出確實卓有成效,雖中段受疫情影響有些許下滑但綜觀而述,不論是在新登記或是推介就業的部分,其比率在110年後慢慢回升,就業率的部分則是自108年就有持續攀升的現象,直到111年登記求職1074人,相較110年增加317人,有效求職推介就業人數895人,增長了55.92%,求職就業率為83.33%,增加了7.50個百分點,可見重返職場的需求層面確實還是存在的,且我們須檢視結構轉變所帶來的影響,並滾動修正其服務方案內涵的導向。

女性在面對重回職場時確實面臨著許多挑戰與阻礙,包括更新和重新學習專業技能、適應快速變化的科技和行業標準,以及職場文化的融入。尤其是中年女性,常常在傳統男性主導的工作環境中,面臨如何找到自身定位的難題,同時需要解決工作與家庭生活的平衡,並有效管理家庭責任與職業發展之間的衝突。

在這樣的背景下,建立一個有效的重回職場就業協同模式顯得尤為重要。這一模式通過整合政府、企業和非營利組織的資源,可以實現更全面的支持,減少資源的重疊,確保每個女性在職場重返過程中都能獲得最合適的幫助。協同模式的核心在於各單位之間的合作與協調,這不僅能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還能促進信息的共享,讓參與者能夠針對每位女性的需求制定個性化的支持方案。

婦女中心在這一協同模式中擔任著服務串接及婦女培力角色。我們與培力對象之間建立了高信任關係,這使得我們能夠有效整合資源,並將其挹注於個案管理和培力過程中。這種信任不僅促進了女性的投入程度,還能提升她們的自我效能,從而提高她們重返職場的成功率。透過資源整合與社會工作專業的培力,婦女中心將協助女性提升自身技能和信心,幫助她們克服各種障礙,讓她們更有能力重回職場。最終,這一協同模式不僅將提升女性的經濟自主性,還能在整體社會中消除對中年女性的偏見,確保她們在職場中展現才能,獲得應有的尊重與社會地位。


 訴求方向

★壹、就業方面: 一、倡導公共與私營部門合作,共同打造支持系統 •
• 訴求重點:倡議公共部門與私營企業建立合作機制,共同開發與推動適合重回職場女性的職業發展計劃,並分享資源與成果。
• 訴求內容:呼籲建立公私合營的職業培訓平台,企業提供職場機會與見習計劃,政府提供法規保障與資金支持,讓協同模式真正落地。

二、呼籲政策支持,建立完善的跨部門協同機制 •
• 訴求重點:要求政府設立專責機構或平台,推動各相關部門(如社會福利、勞動、教育、經濟等)之間的協同合作,為重回職場女性提供全面的支持與服務並提供臨時性隨到隨托等托育等相關補助政策。
• 訴求內容:倡議制定支持重回職場就業女性的政策,如職業培訓補助、彈性工時法規、針對不同勞保場域的支持因應措施、職場適應期制度及適性的等。

★貳、公私協力、跨域協作:
一、 強化社會認知,消除重回職場的偏見與障礙
• 訴求重點:提升社會對重回職場女性的理解與支持,消除對於職場中斷女性的偏見,推動公平的職場機會。
• 訴求內容:透過媒體、社群平台等進行宣傳教育,並倡議修訂法規,禁止對重回職場女性的職場歧視行為。

二、 建立全面的就業支持服務,促進職涯發展
• 訴求重點:要求建立涵蓋職涯規劃、技能培訓、心理支持、育兒協助等全面性的重回職場支持體系,讓女性在重返職場過程中獲得多方位的幫助。
• 訴求內容:社會福利機構、勞動單位、教育機構等共同制定針對性的服務方案,如職涯輔導計劃、情緒與壓力管理課程等。

三、 提升企業參與,推動就業友善環境 • 訴求重點:鼓勵企業設立針對重回職場女性的友善政策,並參與跨單位合作模式,如提供職場培訓、靈活工時、育兒支援等措施。
• 訴求內容:推動政府提供獎勵或補助給落實友善就業政策的企業,並提升企業社會責任意識,讓更多企業主動參與女性重回職場計畫。

四、推動靈活工作制度,支持職場與家庭平衡 • 訴求重點:主張推動包括彈性工時、遠距工作、職場托育等友善政策,減輕女性重返職場的家庭負擔,促進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 訴求內容:呼籲政府與企業合作,研擬相關規範與支持措施,讓女性能在不同的生命階段都有合適的工作選擇。



 公開聯絡方式:tcwuriwomen@gmail.com

 提供討論管道:https://www.facebook.com/tcwuriwomen/?locale=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