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建立產後媽媽多元支持培力服務體系
議題說明
隨著社會變遷與生育模式的轉變,產後媽媽的身體心靈需求日益複雜,尤其是育有0-2歲幼兒的母親,她們不僅承受家庭照顧的重責,還需要經濟壓力、心理挑戰以及性別面對。
根據112年嘉義市婦女生活狀況調查與婦女趨勢研究報告書,以及《消除對婦女形式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的條文內容與施行細則,產後媽媽的身體健康與多元支持不僅是性別平等的核心要求,更是建立生育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
因此,我們呼籲全社會共同重視產後媽媽的多元支持與培力,提出一套完整的服務體系,包括產後調理首部曲、夥伴支持二部曲、家庭陪伴三部曲與免費託育支持計劃,讓媽媽們能夠安心恢復、育兒無憂、生活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現狀與挑戰
1. 身體恢復需求後媽媽普遍需要健身身體,但根據調查,許多媽媽因經濟壓力和資源不足而無法獲得充分的照顧。
2. 心理壓力增加近四成的媽媽表示產後出現焦慮、憂鬱等情緒問題,卻缺乏心理健康服務的支持。
3. 同儕與家庭支持性別角色不足使教養責任主要集中在母親身邊,同儕與家人參與比例低,導致媽媽承受過高的壓力。
4. 托育資源不足,公託名額有限,私托費用高昂,使得媽媽在工作與育兒間難以平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根據CEDAW條文,以下列回應:
• 第11條:保障婦女在工作與家庭之間的平衡,提供託育支持服務,減少因母職導致的職場歧視。
• 第12條:提供全面的孕產期健康服務,包括心理健康。
• 第16條:促進家庭內部性別平等,讓參與者共同承擔育兒責任。這些條文為我們設計多元支援服務體系提供了重要指引,要求在經濟、心理、家庭與託育服務上建立全面支持。
訴求方向
三、多元支持培力服務體系
1.產後調理首部曲
• 健康補助補助:提供產後媽媽獨有的健康補助,用於營養品、產後護理與身體復健服務。
• 社區健康中心:設立社區產後復原中心,提供復健運動、飲食指導及產後護理課程。
2. 夥伴支持第二曲
• 夥伴教育計畫:推廣產前、產後夥伴課程,提升夥伴共同分擔育兒與家務的能力。
• 同儕育兒津貼:鼓勵同儕分擔育兒責任,針對育兒分工較分散的家庭提供額外津貼。
3.家庭陪伴三部曲
• 家庭諮商服務:建立家庭支援平台,提供專業的親子互動指導與家庭關係行銷服務。
• 社區陪伴計畫:鼓勵家人(如祖父母)參與育兒,提供相關教育與資源支持。
4.免費託育支持計劃
• 普惠托育服務:擴大公共託育中心數量,確保讓媽媽每人享受高品質的免費託育服務。
• 彈性托育:針對需要部分時間託育的媽媽,提供彈性化的托育選擇,滿足個人化需求。
• 職場托育支持:鼓勵企業設立託育設施或提供託育補助,讓媽媽無憂回歸職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倡議呼籲:建立生育友善環境我們呼籲政府、企業與社會共同參與,從產後調理、公益支持、家庭陪伴到託育支持等多個方面,建立一個完整的多元支持培力體系,實現以下目標:
1. 育兒彈性化:為媽媽提供彈性的托育與工作選擇,平衡教養與工作。
2. 身體雙重專業化:從健康到心理,建立系統性服務,幫助媽媽重新認識身體健康。
3. 家庭共育文化:雙方夥伴與家人共同參與育兒,打造平等互助的家庭氛圍。
4. 托育普惠化:讓一般家庭享受免費、高品質的託育資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結語:支持產後媽媽不僅是促進家庭幸福的重要基石,也是推動性別平等與社會進步的關鍵一環。本報告呼籲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產後媽媽的身心靈全面支持,並透過以上具體行動方案,建構一個友善、包容、並能培力媽媽的社會環境。
提供討論管道:https://www.facebook.com/ChiayiWomen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