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災與女性的經濟困境
議題說明
一個女人有幾種身分?承擔多少壓力? 依據109年花蓮縣婦女生活狀況及需求調查中發現25~44 歲的受訪育齡婦女目前遭遇「家中兒童照顧問題」、「工作與家庭難以兼顧」及「家庭經濟問題」的比例相對較高,在調查中也發現關於心理健康狀態介於25~34 歲、35~44歲的婦女較其他年齡來的差,有74.1%的受訪婦女表示若沒有自己目前的薪水將會影響家中的經濟,顯示多數花蓮婦女的收入為家庭重要的經濟來源,而中高齡女性(78.1%)又相對非中高齡女性(71.1%)比例高,
另外,從居住地區進行分析,居住在花蓮北部地區(74.3%)中高齡女性若沒有薪水影響家中經濟情形較花蓮中區(73.4%)、南區(74.0%)高。女性在許多生命階段都擔負著照顧的角色與壓力,不同的女性樣態,也有著不同程度的挑戰與需求,社會期待女人要出的了廳堂,進的了廚房,要能孕育,還要能教育,在現今還要有經濟能力。在不同生命階段,女性通常會同時肩負多重身分,包括:
.家庭角色:母親、妻子、女兒,甚至是照顧老人的主要照顧者。
.職場角色:上班族、自由業者、創業者等,經濟來源的重要支柱。
.社會角色:志工、社群參與者,承擔社會責任。
.自我角色:追求個人成長與身心健康。
在花蓮,因頻繁經歷天災而造成極大的經濟重創,花蓮女性從事職業以醫療保健、批發零售及住宿餐飲業為比例最高之職業,在地女性的能選擇之工作選項並不多,且薪資收入也較不高,工時方面能配合家庭需求的工作時間,少之又少,顯現花蓮女性就業困境與彈性工時需求之重要性。
為因應在地女性的需求與現況,今年開始有了翻轉的機會,花蓮縣政府創立「坐月子到宅服務」,為產婦提供連續45天,每日4小時的月嫂到宅「補充式」服務。
1.除了提供產婦照顧、月子餐製作、育兒協助、簡易家事服務,讓新手媽咪能在舒適的環境休息,並提升自我身心修復力以外
2.增加坐月子到宅服務員的工作職缺與就業機會,讓有短期工作需求的女性,透過本計畫賺取經濟收入,並藉由彈性工時,得以回應兼顧家庭的需求。
本計畫規劃一系列專業坐月子到宅服務員培訓、管理及媒合,成為育兒家庭與產後媽媽們的後盾,使婦女服務更加多元友善。
訴求方向
大多女性因家庭、育兒因素而離開職場,全心投入照顧,少有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導致再多年育兒後,害怕重返職場,或者技能已與當下的現況有些差距,也無多餘的經費精進自己的技術,花蓮以觀光為主,會看到許多小攤販,小賣家都經營不久,就消聲匿及了,原因可想而知,連續的天災,讓花蓮的經濟受挫,盼這項新的方案能帶給花蓮人一線屬光。
1. 提升女性自信與技能
(1)幫助女性重新找到職場定位,特別針對因育兒或家庭因素離職多年的女性,降低重返職場的心理門檻。
(2)透過「坐月子到宅服務」專業培訓,提供實用的技能,並透過實際工作累積經驗,讓女性能逐步精進能力。 (3)讓女性在服務過程中提升與人溝通的能力,同時建立職業價值感。
2. 解決兼顧家庭與工作的困難
(1)「坐月子到宅服務」時薪300元,並提供彈性工時設計,讓女性在工作之餘,仍能滿足家庭需求。
(2)增加女性能兼顧家庭又有經濟收入的機會,減少家庭經濟壓力。
3. 促進花蓮女性經濟自主
(1)針對花蓮女性收入低、工作機會有限的問題,提供穩定收入來源。
(2)長期目標是培養更多女性成為專業服務提供者,讓她們能自主創業或轉型為長期就業。
4. 強化心理健康與支持系統
(1)服務內容除了照顧產婦,還著重於產婦的身心健康,這樣的專業付出也讓服務人員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與社會支持。
(2)二年一次的健康檢查為女性健康提供保障,增強其身體與心理上的安全感。
5. 拉近職場技能差距
(1)透過系統化的專業訓練,提供照顧、料理、簡易家務等實用技能,培育符合現代需求的女性專業人才。
(2)鼓勵女性在完成短期服務後,將這些技能應用於其他職業場域或自行創業。
公開聯絡方式:sc5035@hl.gov.tw
提供討論管道:花蓮縣婦女福利服務中心《婦女夢想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