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產婦與晚婚趨勢的支持措施
議題說明
★議題緣起:
近年來,台灣的生育率持續下降,根據內政部統計,2023年台灣的總生育率僅約0.87,創下歷史新低,顯示年輕世代對於婚育有越來越多的考量。另一方面,高齡產婦(35歲以上)的比例逐年上升,2023年台灣新生兒母親的平均年齡已達32.17歲,晚婚晚育已成為普遍現象。然而,高齡產婦在生育與育兒過程中面臨更多挑戰,包括:
1. 健康風險增加:流產、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壓、胎兒染色體異常風險較高。
2. 經濟與職場壓力:晚婚晚育女性通常已在職場累積資歷,但懷孕與育兒可能影響工作發展,甚至面臨職涯中斷的風險。
3. 育兒與心理負擔:較晚生育的父母,育兒時體力消耗更大,且可能面對「高齡育兒、年邁父母照護」的雙重壓力。雖然政府已提供部分產檢補助與不孕症治療補助,但針對高齡產婦的完整支持機制仍不足,導致許多女性在「生育」與「工作」之間難以抉擇,甚至選擇不生。
★背景說明:
本提案的核心概念是從醫療、職場、經濟與社會支持四大面向,提供更完整的高齡產婦支援措施。以CEDAW(《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為基礎,強調女性的生育選擇權與職場保障,確保政府政策符合性別平權與婦女權益的國際標準。
為什麼需要這些支持?
◎提高生育安全與健康保障 → 減少高齡產婦的妊娠風險,提升醫療可近性。.
◎ 降低高齡生育的經濟負擔 → 透過補助與津貼,讓女性不因財務壓力放棄生育。.
◎確保職場友善與彈性 → 讓晚婚晚育女性能兼顧家庭與事業,不因生育而失去職涯機會。.
◎促進性別平權的家庭分工 → 鼓勵爸爸分擔育兒責任,減輕媽媽的壓力,建立更友善的家庭環境。
此提案不僅是對高齡產婦的支持,也是對整體婦女權益、家庭政策與少子化問題的回應,希望能夠促成政府、企業與社會共同努力,營造讓女性願意生、能安心生、也能自在育兒的環境。
【相關參考案例或討論/訊息揭露平臺:聯合新聞網國家發展委員會循證尋政-循證決策協作平台】
訴求方向
政府可先從「醫療支持」、「職場保障」與「經濟補助」三大面向著手,透過行政措施與修法,在短時間內落實以下政策:
◆【健康與醫療支持】:
◇擴大高齡孕婦產檢與不孕症治療補助
1.增加 35歲以上孕婦產檢補助,涵蓋羊膜穿刺、NIPT(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等檢查,降低胎兒異常風險。
2.擴大人工受孕與試管嬰兒補助,幫助有生育困難的晚婚女性。
◇加強高齡產婦的產後心理支持
1.在婦產科醫院內設立產後心理諮詢服務,針對高齡產婦提供免費心理評估與諮詢。
2.推動社區媽媽支持計畫,讓晚婚晚育女性能透過互助團體交流育兒經驗,減少孤立與壓力。
◆【職場保障與彈性措施】:
◇確保高齡孕婦的職場權益
1.嚴格落實《性別工作平等法》,禁止企業因懷孕對女性降職、調職或不續聘。
2.鼓勵企業設置孕婦友善措施(如孕期減少加班、提供彈性工時或遠端工作機制)。
◇提升育嬰假與職場重返機制
1.增加育嬰留職停薪津貼比例,減輕經濟負擔,讓媽媽能安心休息與育兒。
2.設置產後職場重返輔導計畫,幫助產後婦女重回職場,避免因生育而職涯中斷。
◆【經濟補助與社會支持】:
◇提供高齡產婦經濟補助
1. 針對35歲以上生育婦女提供額外育兒津貼,減輕經濟負擔。
2. 設立產後到府照護服務補助,讓新手媽媽能獲得專業護理與育兒指導。
◇強化社會對晚婚晚育的支持
1. 推動男性育兒教育,鼓勵爸爸分擔育兒責任,減輕媽媽的育兒壓力。
2. 舉辦公部門與企業合作的育兒友善論壇,倡導性別平等的家庭分工觀念。
公開聯絡方式:a1093@ems.matsu.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