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看得見、學習跟得上:支持女性照顧者的生活節奏

議題歸類:
健康、醫療與照顧
提議人:
李昭蓉
所屬團體:
花蓮縣婦女福利服務中心

 議題說明

當我們成為照顧者之後,有沒有發現自己慢慢與社會脫節了?不論是照顧孩子、長輩、伴侶或其他家人,當照顧責任成為女性生活的重心,許多人會逐漸減少與社會的連結。這並非出於選擇,而是長期投入於他人需求中,忽略了自身的資訊接收、學習與公共參與機會。花蓮幅員廣大,資源集中在市區。

根據《109年花蓮縣婦女生活狀況及需求調查》,僅有約四成婦女知道縣內設有婦女福利服務中心。多數資訊仍仰賴親友間的口耳相傳,偏鄉與中高齡照顧者更因交通、健康或時間限制,無法接觸到關鍵資源。雖然政府設有社工或諮詢窗口,但往往著重於協助無法自我搜尋資訊的社會弱勢。對於那些有能力但缺乏時間與方向的照顧者而言,仍需花費大量心力自行爬梳與理解,才能找到與自身情境相符的資源。這些人介於制度的邊緣,同樣需要被看見與支持。發起動機與觀察首先,當女性多了承擔照顧責任的角色,生活節奏會出現明顯變化。照顧者往往因忙於家庭、孩子或長輩的需求,逐漸與外界脫節,資訊來源減少,參與機會也相對被壓縮,導致與社會的連結逐漸薄弱。其次,在人生各階段的關鍵轉折點——如懷孕、生產、孩子入學、家人失能等情境中——若照顧者缺乏清楚、直覺化的資訊系統協助,便容易錯過可申請的補助、服務與支持。

這不僅加重了實際的照顧壓力,也帶來情緒與心理上的無助與孤立感。許多政策資訊並不是完全不存在,而是形式與入口不友善,導致照顧者經常需要依賴親友、社群、甚至自行花大量時間搜尋比對。當面對孩子進入不同教育階段、家人生病或生活遇到轉折時,若沒有清楚明確的資訊與導航協助,就像在迷霧中摸索,倍感無力。


 訴求方向

一、建立照顧者友善的參與和學習環境
1.提供多元彈性參與模式,例如共學活動、親子共融空間與可彈性安排的志工制度,讓照顧者在不犧牲家庭責任的情況下,仍能保有參與公共事務的機會。
2. 推動「微時制」與線上課程設計,搭配托育或陪伴服務,讓照顧者即使僅有片段時間,也能持續學習與與社會保持連結。

二、政策資源整合
1.整合各階段照顧與婦幼政策,建立一站式資訊入口,並提供對應生命週期的資源地圖與定期更新。
2.發展以照顧者為使用者出發點的檢索平台,讓其可依角色、情境快速查詢適用的補助與服務,減少資訊落差與心理負擔。



 提供討論管道:花蓮縣婦女福利服務中心官方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