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學會:「多元集結,看見彼此」

議題歸類:
人口、婚姻與家庭
提議人:
女學會
所屬團體:
社團法人台灣女性學學會

 議題說明

■ 婦女議題溝通平台會議向來是各婦女/性別團體相互串連與交流的重要平台,藉由共同討論各項婦女議題或性別平等推展現況,從實務面到政策面,透過由下而上發聲,讓政府部門瞭解在地政策的推行實務或阻礙情況,以基層實際需求反饋為政策制修之參考。
■ 本次女學會從女性的政治參與、生產及養育、照顧勞動、性別與障礙、性別與跨國遷移等面向,透過研究對女性經驗以及之中的交織性身份/處境進行議題探討。
六大面向:
■ 台灣草根、基層性女性集結及政治參與經驗與挑戰
■ 在台女性外籍照顧看護之勞動條件、處境以及社會參與
■ 障礙者照顧、長期照顧政策之修正與革新
■ 性別、情感教育之課程設計與實踐
■ 台灣生育統計資料整合及相關單位創設
■ 照顧民主化以及友善照顧者的勞動市場政策


 訴求方向

一、【小民與小黨參政的挑戰】
1、相較中央層級、菁英女性的政治參與,草根、小民且多元的基層女性經驗能見度低。
2、本國選舉公報仍未提供東南亞語言版本,不利新移民女性實質參政。
3、交通距離、花費對於原住民青年返鄉投票構成的阻礙。
二、【照護/家務移工的跨國比較與性/別身分】
1、外籍照顧移工已成為台灣重要的照顧勞動力,但在政策中仍被視為「暫時性、補充性」的勞動力。
2、與談人李韶芬老師指出,在台外籍照顧移工被排除於專業化訓練之外,且難以參加證照、執照考試。
3、在台照顧移工多與雇主或照顧者同住,不僅行動自由因而受限,其勞動條件、權益也較少受套關注及討論。
三、【障礙、性別、社會正義】
1、性別對障礙者勞動、家庭照顧造成之差異。
2、「照顧」實際上存有多樣性,照顧者、被照顧者的角色可能存在流動性、相互依賴。
3、除了庇護工場,身心障礙者參與勞動的其他可能性。
4、無論有無智能障礙子女,80歲以上之老老長者皆傾向選擇在地老化。
四、【挑戰與成長:從小到大的性別、情感與教育】
1、情感教育課程規劃上可藉融合公民與社會學科課程,結合心理諮商資源,或是師長帶領學生進行觀察、研究的方式,促進實務與實踐。
2、與談人游美惠教授、楊幸真教授、王儷靜教授建議,除了學校課程,需嘗試將情感教育與社交媒體結合。
五、【生產與養育的性別治理:統計、經驗與政策效益】
1、與談人陳玉華副教授建議設立「國家統計局」,以整合目前衛服部、內政部、主計總處各自蒐集、統計的資料。
2、「伴侶」(無婚配關係者)應如何納入生育統計。
3、主持人李安妮博士提到,台灣的主計總處長期以審計相關人才為重,統計相關業務始終處於邊緣地位,若欲推動生育、統計政策,也仰賴前者之改革。
六、【照顧勞動:照顧民主化、照顧專業與勞動權益】
1、當代科技在照顧上的運用,如儀器監控,應避免讓「照顧」淪為「管理」。
2、被照顧者的聲音不應被忽略,例如照顧機構中的長者或病人。
3、在親職「外包」給課後安親班的情況下,與談人洪惠芬教授建議政府制定友善照顧者的勞動市場政策,並致力於翻轉現行競爭導向的育兒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