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四年,你準備生孩子嗎?檢視各縣市長當選人的孕產政見
by 生育改革行動聯盟
2022九合一選舉已於上週六(26)日落幕,無論選舉結果如何,選民希望的無非是當選人能實踐自己公布的政見。生動盟在選前已整理過22縣市所有參選人的「孕產政見總整理」,現在我們再次整理、檢視各當選人的孕產政見,邀請所有國民一起來監督。
檢視2022年各縣市長當選人的生育政見,有六人同時提出兼顧產前、產後的孕產政見,其中產後支持部分,六人不約而同都有以提高津貼或補助為主要政見,例如台北市長當選人蔣萬安提出「0~6歲育兒補助翻倍」(第一胎補助四萬元,之後每胎加五千元);高雄市長當選人陳其邁提出準公托托育補助加碼;宜蘭縣長當選人林姿妙則在提高生育津貼之外,另有免費新手媽媽月子及育嬰教育服務,整合閒置空間建制托嬰中心等政見;新竹市長當選人高虹安提出生育津貼加倍、月嫂服務計畫;雲林縣長當選人張麗善則有「祖孫托育津貼」。
在產前照顧的部分,有三人都集中在交通補助,例如蔣萬安提出孕婦可以申請「定額計程車券」,補助孕婦交通12次;陳其邁則是將孕婦產檢交通補助擴大至28趟次來回;林姿妙提供產檢交通費補助。
生動盟提醒:相較於交通補助,當選人更應該先檢視,現階段的十四產檢,次數非常頻繁,但是否確實提供孕產家庭有品質的諮詢與生產討論?再加上孕婦的配偶只有兩天陪產檢假,即便有交通補助,孕婦大多還是得靠自己舟車勞頓、花費漫長的時間候診,卻可能在三、五分鐘內倉促結束產檢。生動盟已多次倡議,應增加配偶的陪產檢假,甚至升級成「家庭準備假」的新型態,不一定只能用於產檢,只要是為了生產所做的準備(上生產教育、陪產教育、產前諮詢等 ,特別是親職準備)都可使用,才不會把懷孕的準備限縮於僅僅是生理上/身體上的檢查。
至於高虹安所提出的「補助凍卵」,或張麗善針對不孕症夫妻提供施行人工生殖技術的補助,無論哪一項,都受人工生殖法限制,綁定已婚異性戀夫妻才有使用資格。也就是說,女性即使是未婚凍卵,沒有和異性結婚就不能使用,也使得目前凍卵的利用率極低。如果讓非婚男女也能使用人工協助生殖科技,達成建立親職的人生理想,兩位地方首長可能要先面對並討論這個現實問題。
相較之下,台南市長當選人黃偉哲所提出的「居家安胎補助與安胎服務」,還兼顧幫助孕婦準備餐食,或請護理師到宅訪視跟諮詢,提前為生產做準備,是值得期待與監督落實的創新產前服務。
過半數當選人僅提產後支持政見 多以「擴大公共托育」為主
僅提出產後支持服務的縣市長當選人佔了59%,有2縣長當選人完全沒有孕產政見。在這些只提出產後支持政見的當選人中,有8人皆以提高公托資源為主。包括:
- 新北市侯友宜:2年內再做100班公幼及幼稚園。
- 桃園市張善政:依照育兒需求人數及地域分布,重新調整公托發展資源。
- 台中市盧秀燕:邁向打造35座公托打拚。
- 基隆市謝國樑:增設公托中心。
- 嘉義縣翁章梁:在10鄉鎮市規畫建構12所托嬰中心或公托家園,輔以簽訂托育準公共化服務契約保母。
- 新竹縣楊文科:增加社區公共托育家園。
- 彰化縣王惠美:建設15處公設民營托嬰中心。
- 南投縣許淑華:增設托育據點。
在提高托育與育兒品質的部分,花蓮縣長當選人徐榛蔚則除了提高生育補助,另提出「建構多元托育服務,布建托育資源中心」,苗栗縣長當選人鍾東錦則是提出「育兒津貼自己在家帶加2千元、家人經保母訓練結業加3千元」;南投縣長當選人許淑華有「提供新手媽媽月子及育嬰教育服務」;屏東縣長當選人周春米則是「提升公共化教保服務能力」。
最讓人眼睛一亮並符合在地需求的政見出現在離島與台東縣,澎湖縣長當選人陳光復提出「推動公辦公營/公辦民營的月子中心,並促成月子實習場域,月嫂來澎享優惠」,力圖解決月子中心費用昂貴的問題。台東縣長當選人饒慶鈴則考慮到偏鄉醫療資源缺乏,提出「0至3歲幼兒專責醫師制度」,以及「免費坐月子服務」、「公私托月費一致」等政見,也期待能一一落實。近年來做月子的商業服務繁多,費用日趨昂貴,形成許多家庭的財務負擔。生動盟多次主張考量荷蘭、日本等作法,強化產後照護的公共化,澎湖與台東的倡議也值得各縣市考量。
全文請見 親子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