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被害人同行──跟騷法上路半年,有效嗎?保護令有何缺口?
發佈日期:
2022-12-12
文章分類:
新聞分享
跟蹤騷擾犯罪猶如「背後靈」,難以擺脫的特性,讓被害人處於莫大精神壓力與人身安全疑慮中。(攝影/余志偉)
根據警政署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022年10月31日,全國警察機關共受理1,413案。《跟騷法》設下三道防線──書面告誡、保護令、刑事訴訟,期望可以在跟騷事件發展成嚴重案件前防患未然。上路屆滿半年之際,《報導者》實際採訪多位被害人、第一線警政、衛政單位、婦團與法界學者,檢視實務的運作、法律的效果,以及還有哪些未竟事宜。
11月底,家豪(化名)坐在新北地院的刑事法庭上,法庭的對面,跟騷了他3年的王小姐(化名)坐在被告席,拱著背,略帶防備地抱著黑色包包。家豪在法庭上緩緩陳述他這些年的遭遇:長達3年的騷擾、報警超過20次、家人因安全考量被迫離職⋯⋯。
被法官問起對判決的意見,家豪眼神疲累中帶著堅決:「我的訴求很簡單,就是希望她不要再跟蹤我、騷擾我。」王小姐開庭時,稱自己有躁鬱症才會跟騷,家豪強調:「我希望庭上可以讓她去處遇治療。」
《跟蹤騷擾防制法》(簡稱《跟騷法》)今年(2022)6月1日上路後,家豪在第一時間就前往警局報案,更是新北第一個聲請到保護令的個案。回想起被跟騷的這3年,如同一場不知何時會完結的惡夢。
家豪向我們出示隨身攜帶的保護令,他是《跟騷法》上路後新北市第一個聲請保護令的個案。(攝影/余志偉)..
全文請見 報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