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暴男性受害者】家暴男性受害者5年增加1.5萬人 一類型最常見
在傳統性別刻板框架下,男性較難願意公開承認自己是家暴受害者。Sam是此次採訪案例中,少數願意露面談自己心路歷程的受訪者。
今年1月,棒球YouTuber「台南Josh」傳出遭妻子家暴,而4月1日,好萊塢男星強尼戴普(Johnny Depp)與前妻安珀赫德(Amber Heard)的互控誹謗官司進入庭審,2起事件讓男性家暴受害議題再次受到矚目。
傳出被家暴後,為了不被網友與媒體花邊新聞式的渲染,Josh選擇拍影片講述被家暴的過程與心路歷程。在社會性平意識逐漸進步,以及政府長年推廣家暴防治的背景下,有越來越多男性家暴受害者,願意主動尋求幫助。
在華人社會文化強調「男兒有淚不輕彈」的性別刻板框架下,除了通報數字,也許我們還能從此次報導的3個案例中,去理解男性在親密關係暴力中幽微的生命經驗,以及遭受親密暴力時面對的困難。
情緒勒索 為常見型態
在社會性平意識逐漸進步,以及政府長年推廣家暴防治的背景下,有越來越多男性家暴受害者,願意主動尋求幫助。根據衛福部統計,近年家暴事件男性通報受害人數逐年上升。2021年全國男性家暴受害者總數為4萬2,274人,2017年人數為2萬7,995人,增加了1萬4,279人,5年間男性受害者占總受害者比例從29.3%增至35.7%,成長了6.4個百分點。而和Josh同遭「親密關係暴力(婚姻、離婚或同居關係暴力)」的男性受害人,這5年間,從8,358人攀升至1萬1,592人。
依照《家庭暴力防治法》,家暴定義為:家庭成員間實施身體、精神或經濟上之騷擾、控制、脅迫或其他不法侵害之行為。立法院2015年亦修法,將年滿16歲以上「未同居」關係的親密伴侶,納入保護令適用範圍。台北市「城男舊事心驛站」主任涂耀丰指出,由於男性與女性體型與生理上的差異,男性所受到家暴形式,除了肢體暴力,更多的是精神、言語上的暴力。無論性別、年齡,目前家暴通報主要以「113保護專線」為主。另衛福部設有「男性關懷專線(0800-013-999)」關懷男性心理困境,台灣男性協會亦設有0972-229-097男性受暴諮詢專線。113保護專線在接受通報後,則會依個案緊急程度,分派至各地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或會同警察處理。
「家暴最容易被定義的,其實是肢體暴力,其他像是精神或語言暴力,不是那麼容易被界定。」涂耀丰說。尤其「情緒勒索」這種模式在我們採訪的案例中,最為常見。醒吾科大諮商輔導中心諮商心理師林仁廷解釋:「我們可以把情緒勒索比喻成強盜擄人勒索,也就是對方搶走你最重要的東西,要你拿他想要的東西來換。例如女性常拿小孩或者她自己來進行情緒勒索,因為對先生而言,她自己就是重要的情感依附,所以她會自我傷害、威脅自殺,要先生安撫她的情緒。」
全文請見 yahoo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