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體制的女人們──臺大陳弱水分析唐代女權意識
在現代社會之中,性別意識不斷有新的進展,兩性平權幾乎已是我們每個人理所當然的概念了。
不過,女權是否只是近現代才出現的呢?尤其我們的刻板印象可能會這麼認為:數千年前的古老中國,怎麼可能出現女權意識呢?
在現代社會之中,性別意識不斷有新的進展,兩性平權幾乎已是我們每個人理所當然的概念了。
不過,女權是否只是近現代才出現的呢?尤其我們的刻板印象可能會這麼認為:數千年前的古老中國,怎麼可能出現女權意識呢?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陳弱水,對歷史中一般人群的生活樣態一直很有興趣。他探討唐代婦女與本家(娘家)的關係,以及唐代女性掌權者的言行舉止與政治措施等諸多面向,分析唐代女性意識的發展情況。
他說:「即便今日,女性在公共領域中扮演重要角色,仍不是極其普遍的現象,更何況在傳統中國社會,女性的空間更非常有限。」陳弱水藉由女性參政者特殊的角色,從史料和考古資料中爬梳唐朝女性的生活和思想,進一步洞悉當時女性地位、女權意識與權力關係。
在傳統中國社會,女性的活動空間更為有限。唐‧周昉〈內人雙陸圖〉。
那個時代的女人
唐代曾出現極富盛名的女皇武則天,以及後續的女性參政者,如韋后、太平公主與上官婉兒等人。陳弱水回顧這幾位女性領導者,均曾推動提高婦女地位的政治舉措,直接或間接探討當時的女權意識。他說:「以世界上複雜的社會體系來說,在近代三、四百年之前,政治均被男性壟斷,女性沒有多少發揮的空間,像唐代──尤其武則天等女性都是特例。」
中國中古時期的女性,沒辦法進入官僚系統,反而比較有機會進入皇權、王權的系統。簡言之,就是女性當不成官,卻可以從皇后開始起步,至皇太后,或像武則天那樣登基稱帝。
「武則天即皇后位後,積極爭取權力,力圖昭示臣民一個訊息:她是一位政治領導者,而不只是宮闈中的母妻而已。」陳弱水認為武后掌權後諸多政治措施,都有這樣的意涵。
例如武則天屢次接見婦女、更改嬪妃的職銜、父親健在母親過世的喪期從一年延長至三年、尊崇老子的母親甚而立像祀奉、編寫婦女相關書籍、以婦女的角色親自參與先蠶禮和封禪禮等等皆是。
陳弱水提及:「武則天在大權獨攬之前,需要有一個理由參與政治,而中國儒家文化下,傳統家庭的婦女觀,便是她的理論依據。」唐高宗朝的皇后能夠帶領女性參加封禪禮,便是武則天將封禪形容為一場家禮,而身為母妻的皇后,便如同一位家庭主婦擔當烹煮祭祖的義務。
「由此可見,武則天藉由提高母親的地位,也就同時提高了妻子──乃至一切女性的地位。」陳弱水說,至於最後武則天自立為帝這件事本身,就更具備濃厚的「女性主義」意味。
陳弱水補充道:「她不但當了皇帝,並且具備一切皇帝專有的建制。種種言行都是向世人宣告:皇帝不是男人專屬的名位,女性也能任國家元首。」
儘管武后的行動目的是為了伸張自己的政治聲量和權勢,但提昇婦女形象或激勵婦女的作用卻影響了後世。
陳弱水進一步說明:「武則天可能有提高女性地位意圖的行動,儘管難以直接證明。但是則天之後,相繼而起的唐代女性政治人物,她們提升女性地位的努力和意圖就比則天顯豁多了。」
全文請見 人文 島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