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街友的困境:那個你稱之為「家」的地方,可能是她好不容易才逃出來的地方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根據行政院統計,全台街友總數約為2910人,而其中女性街友為438人,約佔15%。作為無家者中的少數,女性無家者除了欠佳的身心靈之外,還要面對在街頭上遭性騷擾或性侵的可能,這也是許多女性無家者會選擇剪極短髮、選擇較陽剛的穿著的原因⋯⋯。因此,台北車站及艋舺公園等無家者數量較多的地方,仍以男性街友的數量較多。
而提到無家者,民眾腦袋會浮現的第一個樣貌也多為中老年的男性。然而,你是否曾想過,為數不多的女性街友,究竟面臨了什麼樣子的問題?
Photo Credit: 張中瑞攝
身心靈疾病纏身
位於台中的慈善撒瑪黎雅婦女關懷協會,是全台第一個專為女性街友設立的安置中心。執行長楊麗蘋說道:「九成的女性無家者基本上都有精神疾病。」如憂鬱症、焦慮症或思覺失調等。除了精神疾病外,多數協會初接觸的個案患有糖尿病、心臟病、或紅斑性狼瘡等慢性疾病。
帶著欠佳的身心靈,自然難以找到穩定的工作,更無力負擔龐大的醫藥費支出,這樣的情形無疑使得原本就不慎理想的健康狀態雪上加霜,更使得無家者陷入無止盡的惡性循環。
相較於男性,女性在失去經濟來源時,能夠依靠親友或異性,甚至性交易來維生的可能性較高,但最終走投無路要流浪街頭時,大多都已全身是病,生活幾乎無法自理,情況比大多數男街友還要更糟。
性侵、性騷擾的問題仍難以解決
楊麗蘋說:「女性街友幾乎都曾有被性騷擾,甚至性侵的經驗」這也是許多女性無家者會選擇剪極短髮、選擇較陽剛的穿著的原因。
為了降低被性騷擾的可能性,不洗澡甚至弄髒自己都可能成為她們保護自己的手段,在面對陌生人時,女街友往往缺乏信任,也傾向展現較侵略性的態度甚至暴力的手段,但這其實是她們自我防護的方法。
協會內的無家者小楊透漏:「也遇過那種看起來很和善,要給我東西吃的人,結果一吃下去我就開始頭暈,像喝醉酒一樣,嚇得我只好一直跑,一直跑。」
長期的街頭生涯和性騷擾的恐懼,讓部分女性無家者甚至患上被害妄想症及思覺失調症,長時間的孤立狀態和對人的恐懼使得她們變得更不善於與人相處,種種因素的累積更使得原本就困難的求職之路更加不易,這也是協會內的個案較難獨立的原因之一。
然而,這些聚集地卻是大部分的社福單位及民間團體發放物資、食物的聚集地,這也使得這些本就甚少受到關注的女街友們能獲取的資源更加稀少。可以說,種種因素結合起來,讓女性街友成為了所有街友當中最弱勢的一個族群。
妳為什麼不回家?
「她們之中大部分的人其實都有過家庭,但那個被別人稱為家的地方,可能也是傷害她最多的地方⋯⋯」陳紫雲說道。許多流落街頭的女性,都是在原本的家庭被家暴、謾罵,甚至是被家庭給趕出來的。這樣的她們,除了流浪以外,還必須承受社會責難的眼光。
全文請見 關鍵評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