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化隱含性別不平等,維也納為女性打造友善的「工作城」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都市中的道路,好像理所當然是打造出來方便人類使用的。但光是道路設計這件事,從不同性別視角來看,居然就有極大的不同。
對女性而言,寧可多花一點時間繞路,也要避開走在黑暗小巷、潛在暗處的危險。或是推嬰兒車時,得避開人行道上的種種障礙,像是變電箱、路燈、甚至就是光明正大佔用人行道的停放車輛。
若是細細思考城市生活對不同性別的友善度時,女性用路人的「不便」會是主要的問題?
女性比男性更常步行,上街卻像挑戰障礙賽
奧地利車輛協會俱樂部 VCÖ (Verkehrsclub Österreich)在 2019 年的調查指出,女性和男性的行動方式大有不同。
他們的研究發現,奧地利女性開車的公里數比男性少 1/3。同時,女性也比男性更常步行。平均而言,女性比男性花更多時間在走路與照顧孩子上。
她們經常外出買菜、送孩子上學等等,但街道的設計通常對行人很不友善。因此,許多媽媽會發現推著嬰兒車上街時,總像是在挑戰障礙賽。如果在交通高峰時間外缺乏公共交通轉乘,容易造成女性外出不便,往往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
難道沒有人試著打造一個性別平等且具包容性的城市嗎?
為女性設計一座城市:維也納的「女性工作城」
近年來,推動性別平權城市已經成為主流。在維也納擔任城市規劃師 30 多年的 Eva Kail,積極推動友善女性的城市,讓女性的生活變得更容易。例如,將人行道拓寬,好讓推著嬰兒車又要牽著幼兒的家長能有足夠的空間。
此外,還需要將公園設計得更加開放,增設道路照明,移除灌木叢,以提升女性的安全感。
在今年婦女節前夕,度假屋搜索引擎 Holidu 也公布了女性獨自旅行安全指數,調查了哪些城市對女性獨自旅行是安全的。維也納在歐盟排名第二,歸功於在夜間安全性的表現,維也納不但在夜間照明上做得很好,也提供 24 小時婦女緊急呼救專線。
「女性友善城市」潛藏性別刻板印象
但是,推動女性友善城市也潛藏著過時的刻板印象。
例如,打造一個「適合女性推嬰兒車、減輕女性負擔」的城市,確實可能存在性別刻板印象。因此,我們還必須打破性別刻板印象,讓女孩可以在課堂上玩滑板或上籃球場打球。
Dellenbaugh-Losse 說,遊樂場、公園、超市和學校等地方也要更容易步行到達,縮短家長育兒的時間成本,父親才能多加承擔育兒、採購等家務工作。
全文請見 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