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的天職就是養兒育女?台灣1990年代婦幼節之爭
發佈日期:
2023-03-08
文章分類:
文章分享
分享:婦女新知基金會
【女人的天職就是養兒育女?台灣1990年代婦幼節之爭】
「以往婦女節一到,太太就『拋家棄子』,自由放假,不問家事。所以釜底抽薪之道就是取消婦女節放假,將之和兒童節合併,稱為『婦幼節』,以提醒天下女性:『女人的天職,就是 #養兒育女。』」1991年3月8日甯應斌教授以筆名卡維波回應時事,諷刺地寫道。
你知道1990年代台灣社會曾掀起一場「#婦幼節」的論戰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回顧這段過往。
▍婦女節與兒童節放假爭議
1990年前的台灣,婦女節只有婦女放假,兒童節只有兒童放假。1990年,婦女團體曾到內政部抗議,要求兒童節、婦女節 #分別訂為國定假日,讓全國男女老幼能夠一同放假、紀念。
隔年,政府宣布婦女節和兒童節#合併於民族掃墓節前一日放假,引發婦女團體的抗議,如時任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的薄慶容女士表示,婦女節訂為國定假日具有追念、反省與激勵的目的,因此有其必要,也有人提倡,婦女節應讓婦女好好休息,由放假的男性負責做家事、顧小孩。
儘管官方始終未使用「婦幼節」之稱,這樣的詞彙在民間活動、商業促銷中廣為使用。這樣的說法不只強化了 #女性承擔照護責任的性別規範與想像,更無視了婦女節的初衷——#爭取女性勞動權與投票權,引發婦女團體的激烈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