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未婚成主流 「準時」生小孩好難!台灣該破解的「求子」迷思

發佈日期:
2023-05-29
文章分類:
新聞分享

經濟壓力、懷孕歧視,找不到對象……,現代生活壓力,使「準時」生小孩變得好難。 (邱劍英攝)

經濟壓力、懷孕歧視,找不到對象……,現代生活壓力,使「準時」生小孩變得好難。 (邱劍英攝)

【文/李若雯;圖片/邱劍英攝】

 

去年,台灣15至50歲的女性未婚率首度過半,結婚反而成為「非主流」。當我們擔憂少子化難以挽救,現實是社會框架讓下一代愈來愈難自然生養。當代求子者透過兩條路力求突破,而對「家」的想像,也需要重新討論。

 

「我從不排斥生小孩,但我不想要因為時間到了,就隨便找一個人結婚,」說起話落落大方、打扮精緻的南西(化名),今年38歲,她在金融業擔任主管,工作帶給她很大的成就感,卻也讓她忙到無暇認識對象,加上看盡身邊友人婚姻失和、老公不做家事,過著「偽單親」生活,更篤定她結婚要慎思的信念。

 

像南西這樣,想有小孩,卻找不到人結婚的女性,愈來愈多。

 

2001年,台灣初婚平均年齡為男性30.8歲,女性26.4歲;然而20年後,卻延後到男性32.3歲,女性30.4歲。

 

不僅婚姻延後,更顯著的趨勢是高齡未婚。

 

社會變了:

結婚成非主流,不婚才是主流

 

去年,全台30至39歲的男女,55%男性、41%女性未婚。20多歲未婚比例更高。

 

這導致台灣15至50歲的女性未婚率首度來到近51%。換句話說,女性未婚是主流,結婚反而是非主流。

 

晚婚在台灣幾乎等於晚育、少育,乃至因錯過生育年齡而最終不育,正是台灣少子化難以挽救的原因。

 

然而,晚婚在全球先進國家都是共同現象,同樣是女性學歷高、職場活躍的歐美國家,少子化惡化速度卻較台灣緩和許多。

 

 

 

全文請見 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