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暴力被害者9成不報警、4成未求助 現代婦女基金會揭背後原因
許多性暴力被害者難以對外求助的原因,現代婦女基金會藉由吳可熙倡議拍攝廣告,完整呈現被害者可能遭遇的處境。(現代婦女基金會提供)
近日政治、媒體、文化圈接連爆出多起未妥善處理的性暴力案件,許多被害者事隔多年好不容易鼓起勇氣開口談及此事,可能得到「為什麼到現在才說?」的回應,其實加害者持續威脅,知情者默不作聲,社會輿論冷嘲熱諷,都讓求救發不出聲。現代婦女基金會本月發布的調查報告,就完整呈現被害者可能遭遇的處境,社會環境的友善程度,很大程度影響性暴力倖存者的求助意願。根據現代婦女基金會日前公布的「性暴力事件求助態度網路調查」,結果發現高達9成被害者不敢報警、4成從未對外求助;若以衛福部每年約1萬件通報來推估,實際發生的性暴力案件數更不計其數。
現代婦女基金會的「性暴力事件求助態度網路調查」,調查期間為112年3月1日至3月31日,共回收876份有效問卷。報告指出,民眾「假設遭遇上司性騷擾」,最可能求助的對象依序為信任的朋友、專業機構及公司申訴。當問及加害者若「在業界人脈很廣」或「以幫助被害者升遷做為交換」時,民眾則表示更可能尋求專業諮詢的幫助。調查結果也顯示,假設遭遇上司性騷擾,只有不到1成受訪者,會因為加害者的權勢影響越大,而越不敢向他人求助。
假設遭遇上司性騷擾,最可能求助對象(現代婦女基金會提供)
在問及「假設遭遇熟識好友性侵害」時,民眾認為自己最可能到醫院驗傷或告訴身邊信任的朋友。但隨著加害者採取詆毀被害者形象、破壞其言論的可信度等手段時,受訪者表示會加強採取報警及諮詢專業機構的措施;進一步若遇到加害者揚言散佈私密影像時,則有6成受訪者表示會向警方報案。調查結果亦顯示,民眾對於遭遇熟識好友性侵害這樣假設性的提問,同樣只有1成以下的受訪者會選擇不對外求助。
遭遇熟識好友性侵,最可能求助對象(現代婦女基金會提供)
全文請見 yahoo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