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不可不知的AI時代職場趨勢》女性「這特質」不怕失業,但男女薪資差距未必能縮小
AI來勢洶洶,將如何影響女性的工作呢?(世界走走製圖)
如果已知哪些產業更容易受衝擊,那麼被衝擊的勞工性別比例又是如何呢?(相關報導:她是AI學者,也是3寶媽:理解AI後,我更知道怎麼教小孩|更多文章)
知名會計事務所資誠(PwC)2017年針對英國產業研究分析,女性面臨的 AI 威脅明顯低於男性。在英國,職位受威脅的男性比率為35% ,女性比例僅為 26%。該報告認為,男性勞工多數服務於勞力密集或自動化需求高的領域,例如交通運輸、製造業或科技業,因此更容易被機器人或 AI 工具取代;相反地,女性主要集中在教育、服務或醫療照護業,這些領域對人際互動和情緒體察的能力需求較高,普遍來說也更偏好女性勞工。
Revelio Lab強調,女性及非白人勞工更容易被 AI 取代,她們往往任職於較低階的職位,從事重複性高且容易替換的工作。波士頓諮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也指出,以金融服務業為例,女性佔全體勞動力近50%,卻只佔高階管理職的25%,但後者才是不容易受到自動化與 AI 衝擊的階層。
當「人味」變得珍貴,陰性特質成職場必備軟實力
兩種不同結論的研究,可以歸納出相似結論——AI 將在重複性高又偏重資料處理的工作上碾壓人類,人類的突破點將是人際互動並體察情感的能力值。政大傳播學院特聘教授林日璇指出,產業大量導入 AI ,首當其衝的就是能被模組化、量化的工作。那些大量與人面對面接觸的職位,反而會因為 AI 無法取代的「人味」變得珍貴而迎接榮景,伴隨的「幸福感」商機也潛力可期。
未來學家分析,「情商」和「跳脫框架的思維」是 AI 仍難以做到的特質,據此點出不易被 AI 取代的三大職業種類——需要高度創造力的工作,如藝術家;有複雜人際互動的工作,如護理師和顧問;機動性強且需要高度彈性的工作,比方水電工程師。
AI來勢洶洶,人類最需要也最不易被取代的能力。(世界走走製圖)
全文請見 風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