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臺中市婦女福利服務需求調查報告

發佈日期:
2023-07-24

調查對象

設籍或居住於臺中地區15-64歲之女性民眾。


研究方法

本次量化問卷調查採用紙本問卷、線上問卷之方式進行,以期提升調查涵蓋率及觸及不同區域與國籍之婦女,使樣本具備多元代表性,以利進行後續相異背景婦女之需求之分析。

  1. 紙本問卷部分:本次調查請臺中市八家婦女及新住民培力中心協助隨機發放紙本問卷給中心服務區域之婦女或中心母會服務之女性個案進行填寫,以了解服務對象之需求。
  2. 線上問卷部分:臺中市八家婦女及新住民培力中心協助於社群平台粉絲專頁或於通訊軟體之群組轉發。為提高訪問效率,問卷完成填答後致贈填答禮品予受訪者。

 

研究建議

1.經濟就業

受調查婦女對於培力課程有相當高的需求,而需求內容以烘焙課程、手工藝課程及理財課程為主,在其他經濟議題的需求量數據有明顯的下滑。從中心的比較來看,西屯區域的婦女,在各項需求都少於其他區域;從年齡層面來看各項需求之關聯性較低;從教育程度方面進行分析,則以教育程度較高者明顯有較多的意願參與培力課程;從工作狀態來看,全職的婦女相較於兼職、退休、無工作的婦女對理財相關課程有更多需求,無工作者在各項經濟議題當中之需求則多於其他工作型態者;婚姻狀況層面,未婚在理財課程的需求較多,而已婚者則以烘焙課程有較高需求;子女數層面,子女數較少的婦女在參與培力課程的意願會略高於子女數較多的人;而從健康狀況來看,在職涯培訓部分,選擇「不好」者之需求明顯較其他健康者少;至於收支的部分關聯性也呈現比較平均分散的狀況。 

在各培力課程與職涯體驗、通譯培訓、福利宣導相比,數據皆較高的情況下,參考黃祉瑜等(2020)、朱玉貴(2022)兩份研究報告,培力課程可能是給予我們調查對象最直接、最實質的幫助,在往後的課程中,或許可發展更多元化的項目,在相關的調查報告中或許也可針對「培力課程」這一項去作探討,以更符合相關之需要。 

2.職涯發展與生涯規劃

在本次調查中,臺中市不分區婦女對於職涯發展與生涯規劃的議題需求中,以自我認同課程最為多數,佔39%,職涯探索課程、生涯規劃及婦女生活支持則並列第二,佔38%。且無論年齡、學歷皆有職涯發展與生涯規劃之需求,因此目前透過公私部門倡導,職業選擇的性別平等或是教育體系的協助,提供職涯選擇的引導。除了翻轉男理科女人文的刻板印象外,更需要關注如何提供完整的職涯發展與生涯規劃服務,因為人在一生當中,受到家庭、環境影響甚深,建議發展職涯選擇的服務中,同步要理解女性所處家庭、社會影響下,發展出的個人的興趣或思考,才能讓女性在自我發展及社會角色中的獲得平衡。而生涯發展也並不僅止於職業選擇,而是人的一生中的各種日常生活,包括婚姻家庭、照顧角色、轉職求職、家務分工等等,若能全面性規劃,才可能完全提升女性對於生涯選擇72  中可能遇到挑戰與挫折的幫助。職涯選擇與生涯服務,從過去以教育為導向,關注在學齡階段,學習定錨、職業探索與選擇,我們應該思考在各年齡階段,女性皆有生涯規劃的需求,發展出適合且融合自我興趣發展的職業方法。 

3.各種生命階段的照顧需求 

在本次調查中,各種生命階段的照顧需求議題中以親子活動最被需要,佔38%,其次為親職教育課程(29%),接續為喘息支持(27%)。由於高齡社會的來臨,需要長時間照顧的人口增加,女性成為長期照顧者的可能性增加,在少子化且人口外移和家庭照顧的雙重影響下,女性照顧者的壓力與社會處境,更需要相關單位與機關發展具體服務和協助,如:活動及喘息類型的服務。 統計結果顯示臺中市有八成以上婦女有社會參與的需求,以年齡為區分,中高齡婦女及30-39歲之育齡婦女族群,對中心辦理的志工培訓有較高程度的需求,其中中高齡婦女以實體志工培訓的課程或活動期待最高,30-39歲之育齡婦女則以線上志工培訓的課程或活動期待最高,而系列志工培訓的需求則高於單堂志工培訓。 

4.健康與安全 

在數據中可看出婦女在婚姻狀況下對健康與安全的需求較高,離婚的婦女在情緒支持、法律諮詢與心理諮商的需求比例較高,婚姻陷入瓶頸的女性身心健康連帶受影響的情況較高,而在自我保護需求皆呈較平均的分布,亦說明了婦女的安全需被重視,此外,從資料中可看出健康狀況越不好,對情緒支持服務的需求程度越高,身處在家庭、經濟及子女照顧的壓力下易造成身心健康問題,應發展放鬆身心之休閒活動,並提倡落實家務分工,使女性在身心上重獲健康。

5.中高齡的生活

在中高齡生活需求上,收支情形越不好者,對於終身學習的需求程度越低,但在健康與保健需求反而是收支情形越不好,對健康保健的需求程度越高,可推論經濟狀況較不佳之婦女比起學習更加重視健康與休閒,因應年齡之身心變化,中高齡婦女應即早規劃後續之生活,以利能有更安穩及健康的老年生活,也有助於拓展人際關係,獲得情緒上的必要支持。 

6.社會參與

在實體志工培訓服務需求上,教育程度以大學、研究所以上、國小的比例最高,教育程度較為分散。工作狀態以全職最低,但其志工培訓需求最高,且於收73  支情況又以小康狀態的族群在該項目中的期待最多。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婚姻型態以已婚的比例最高而喪偶的需求最低,然過去文獻指出死亡風險為喪偶者高於非喪偶者,又以無社會參與者高於有社會參與者(蕭宇涵,2022) ,因此在社會參與的需求項目中,可提高喪偶者的社會參與意願,以降低死亡風險。在自覺健康狀態很好的婦女在實體志工培訓有最多比例的需求。但自認健康狀態不好的婦女亦同樣有最高的志工培訓需求,且對於線上的志工培訓課程有較多的期待。 

7.關係經營

在各項關係經營的服務,需求比例由高至低排序為:親子、人際互動、同住家人、伴侶、親屬關係。以年齡區分,育齡婦女以親子、伴侶關係經營的需求為主,中高齡婦女以人際互動關係經營的需求為主,同時亦反映其工作型態,在伴侶及親子關係中,退休婦女的需求比例最低,而人際互動關係經營的需求最高。以教育程度區分,以研究所以上及大學之婦女對於關係經營需求的比例最高,但教育程度為國中及國小的婦女,在同住家人關係經營的需求較其他關係需求程度較高。而於自覺健康狀態的部分,以健康狀態不好的婦女對於關係經營需求的比例最高。此外,以相同婚姻狀態婦女的關係經營需求比較下,以及收支狀態處於入不敷出之婦女,在親子關係經營的需求比例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