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性別窠臼 奶爸.保公行不行?【獨立特派員】

發佈日期:
2023-08-16
文章分類:
新聞分享

{638276873728693413}_0815.png

台灣推動性別平等多年,但全職奶爸、保公(男性居家托育人員)仍是鳳毛麟角。此現象並非一句「男人就是愛耍廢不想顧家」便能結案。深究其因,男人被侷限在肩負賺錢養家的角色分工框架內,還有男女同工不同酬、難請育嬰假等體制桎梏下,都是男人走向奶爸、保公之路的障礙。

GK妻子Sharon從事科技業,生孩子時碰到升遷,「我從來沒想過先生全職帶小孩,也沒想過自己當全職媽媽,」Sharon跟許多新手爸媽一樣,膝反射是托嬰。Sharon回憶夫妻倆溝通過程中,GK從沒要求自己辭職顧小孩,反而是GK自己舉手說要當全職奶爸,並且率先請育嬰假,「我有一點點驚訝」。

圖2/衛福部手冊截圖。

111年才有爸爸手冊

奶爸一職初期,從事設計業的GK利用時間接案,後期找到願意讓他在家全職工作的雇主,身兼奶爸跟設計師兩份職業的GK卻說沒信心跟人講是全職帶小孩,「還是會強調我還有接案喔、還有工作喔、還有收入喔,」然後等著對方回應「還有收入,不錯喔!」

GK察覺到自己強調仍有正職工作與收入的想法,一部分是因為很多人不認為育兒是一份職業;另一方面是傳達出一個訊息:當全職奶爸並非因為我工作能力不佳或經濟條件比不上太太,而是出自愛妻愛兒的自由選擇。GK發現許多人都被性別角色框架綁住,「男性的壓力是要扛起這個家,賺更多錢;女性的壓力是被期待辭職顧小孩,並且被認為是理所當然」。

統性別角色分工反映在社會各個層面,例如過往只有「媽媽手冊」,直到111年衛福部才推出「爸爸手冊」,全名是「爸爸孕產育兒衛教手冊」,內容是協助準爸爸、新手爸爸瞭解自己該做什麼、可以做什麼、如何育兒以及陪另一伴。

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的男性人數於111年首度突破兩萬大關,但不等於全職爸爸人數增加。表1/獨立特派員。

根據「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的初次給付件數統計(表1),111年男性申請件數首度突破兩萬件,來到25,130件,110年與111年增幅分別為16%與44%,比女性的5%與4%來得亮眼。

但這份數據可以等於奶爸人數增加嗎?GK認為不見得,觀察周遭男性友人申請育嬰留停津貼的原因,有很多是工作太累想藉此休息,或是趁機轉換跑道,並非為了成為全職爸爸。

 

男人顧孩子有先天劣勢?

另一個根深蒂固的性別分工觀念:男性不擅長照顧。

網路上搜尋男保母,絕大部分的貼文內容是「男保母幫女兒換尿布洗澡,對先生衝擊太大」、「男保母完全不考慮」、「男保母很可怕嗎」等留言。

這樣的社會風氣反映在數據上(表2),擁有居家托育服務登記證書的人數,男性近年落在700人到800人之間,女性平均在2.5萬人,差距超過30倍。

居家托育服務登記證書人數統計。表2/獨立特派員。

 

 

全文請見 公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