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迷:在職媽媽的困境與挑戰:為甚麼人們普遍抵抗的「性別歧視」,卻總是助長「媽媽歧視」

發佈日期:
2023-09-08
文章分類:
文章分享

要讓職業媽媽兼顧育兒與自我實現、重返職場,要保障就業權、建立全面支持系統。

  1. 女性的特殊職場困境
  2. 「我們家都歸老婆管」究竟是女性賦能,還是責任規避?
  3. 一切最終解方:支持婦女就業+普及托育
  4. 從產假開始,歐洲國家如何確保女性就業權與就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於 2016 年的統計資料,台灣女性在結婚後的離職率高達 29.9%,且這些女性要再能夠返回職場,前後得花費六年以上的時間。為什麼這些在生育之前擁有自己職涯的女性,必須得在孩子出生之後放棄或者離開職場?

    其中的原因相當複雜,除了工作環境對於「職業媽媽」非但無法提供相對應的理解與彈性,甚至難以理解女性在被賦予的角色責任背後,割讓出多少時間,以及有哪些必要的承擔。

  5.  

    根據心理學臨床統計,職業婦女最常見的病灶即為失眠與焦慮,尤其 35 至 50 歲的職業女性更是典型的「三明治世代」,上有父母、下有孩子,在家庭與工作兩相夾擊之下,女性在身體與心靈體力上逐漸透支,最終因為難以兼顧多重角色,而需要有所放棄或取捨。

    女性的特殊職場困境

    很多人會問,既然婚育是伴侶雙方需要具備共識才有辦法推進的「兩個人的事」,那為什麼這麼多所謂的「後果」都需要由女性來承擔?這背後的結構性因素太多,而它的隱形,也是一直以來令女性在面對生育議題最感到無力的原因。根據 BBC 報導指出,孩子出生後的家務勞動,除了實際眼見的「實體家務」之外還包括「情緒家務」。前者專注家庭生活之中必要的體力活,而後者則是一個人願意花多少心思維繫家庭成員間情緒的平衡,包括更近一步地思考該如何為孩子創造更好的成長環境

  6. 而直至目前,仍有許多男性「語帶謙卑地」大方承認:家務事「歸老婆管」。在這個乍看之下賦能的語境裡,隱然代表自身的缺席與責任的規避。

  7. 一切最終解方:支持婦女就業+普及托育

    前述相當多職場女性在生育之後所面臨的真實現況,目的並非嚇阻,而是我們如何在這些結構性問題中看見一些慣性和出口,而想要突破慣性,除了重新定義性別角色之外,還包括女性對於自身角色的解放。

    美國女星 America Ferrera 在 2023 年最賣座好萊塢電影《芭比》中飾演一名育有青春期女兒的上班族母親,她一段台詞是這麼說的:

    當一個女人實在太難了,你如此美麗,又如此聰明,我不敢相信你竟然覺得自己還不夠好。作為女人,我們似乎要表現非凡,卻總要被批評做得不對⋯⋯你必須要能享受財富,卻也不能明擺著愛錢,因為那太過粗魯。

    你必須要能夠成為老闆,但卻不能太兇;你要能夠領導,但不能踐踏他人的想法;你應該要享受作為母親的角色,但又不能總是討論你的孩子;你若作為一名職場女性,你必須要照顧他人⋯⋯

    你始終要優秀,始終要感恩,但別忘了,這個系統是有偏見的,所以你需要找到一種技能理解社會運行的法則,又能時刻感恩的方式,女性不能變老、不能失禮、不能炫耀、不能自私、不能摔倒、不能失敗、不能顯露恐懼、不能越界。

    但這實在太難又太矛盾了,即便你做到了,也沒有人會給你頒獎牌或是表示感謝,你最終會發現,其實你不僅僅所有事都做錯了,而且所有的事情都是你的錯。

     

    女性要在這些結構性問題中,看見自己站在什麼樣的位置、不必矛盾又不自知地獨自承擔焦慮,而必須向「完美的自己」說聲再見。

    生育之於女人及伴侶,同樣是重要的生命實踐,它必定伴隨著與家庭成員與職場上司、同儕間的主動溝通。無論如何女性都可以告訴自己,成為母親是一個擴張過程,它將會使妳更加強壯;同時,這並不意味著妳需要獨自承擔所有,適時求助,提出需求,並面對挑戰是必要的。

     

    無論家庭、職場還是社會,我們需要更多女性願意站出來捍衛權利、提倡需求、爭取公平。只有個人的推進與結構的改變同時並進,這個世界才會有強大的動能,往理想的狀態前進。

    與此同時,個人的呼籲、集體的聲音也將有可能推動結構性的調整,因此我們更有機會將問題解決訴諸更大的系統:家庭、職場、企業、社會,乃至國家。

    從產假開始,歐洲國家如何確保女性就業權與就業率?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女性在職涯的上升時常得面對「管理工作與管理家務間的矛盾與挑戰」,並且將家庭與職場的平衡視為障礙。對此,於紐約一家支持高管女性的 NGO 執行長艾琳・朗(Ilene Lang)表示,國家在引導與排解雙薪家庭問題方面,需要做到承擔與提升,而其中又屬北歐國家走得最為前面。

    多數歐洲國家政府對於家庭的支持始於「嬰兒出生」,其政府多半透過強而有力的「產假制度」讓母親能在孩子出生後的數週、數月離開工作崗位而不需擔心丟掉工作。

     

    例如法國、德國休產假的母親可以獲得全額的薪資補助;奧地利、加拿大則可以獲得部分補助;與此同時,歐洲其他國家亦有針對請產假的父親提供保留全部、部分工資的產假,甚至可准許其中一方父母在有需要時延長假期。

    且在此之後,完善的托嬰、托幼制度更為必要,政府需要確保外部支持系統具備相當的質量以支持職場女性能安心且持續地自我實踐,同時,絕大部分的北歐國家亦強調社會支持系統的重要性。

 

全文請見 女人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