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爭議…規則陳舊 科學類女性得主少

發佈日期:
2023-10-05
文章分類:
新聞分享

法國作家安妮·埃爾諾(前排右二)獲得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在瑞典舉行的頒獎典禮上受到熱列鼓掌;女性在文學獎及和平學獎的得獎比率略高於科學獎項。(Getty Images)

法國作家安妮·埃爾諾(前排右二)獲得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在瑞典舉行的頒獎典禮上受到熱列鼓掌;女性在文學獎及和平學獎的得獎比率略高於科學獎項。(Getty Images)

諾貝爾獎長期以來固守傳統,抗拒重大變革,過去對諾貝爾獎的怨言大部分與保密到家的評選過程有關,提名過程和人選都要嚴格保密50年,另一個則是獲獎人選,和平獎與文學獎尤其容易受到批評,因為得獎者的公眾知名度較高;然而最近一波批評聲浪則集中於物理學獎、化學獎、生醫獎,學術專業需求的不斷變化與創立時的陳舊規則產生衝突,此外還有得獎者普遍缺乏女性等爭議,諾貝爾獎亟需改頭換面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事。

美國和歐洲大部分區域幾乎壟斷這些領域,但也有些例外,如澳洲、以色列和日本在新世紀贏得多個獎項,然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印度和中國卻幾乎被拒於門外。

 

科學獎最嚴重的不公現象是缺乏女性得主,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所有類別的989個獎項中,只有61位女性獲獎人女性在和平獎、文學獎的比率略高於科學獎項。但科學界正在改變,自2000年以來女性科學獎項得主人數已相當於上一世紀的總和。

 

全文請見 世界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