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得主 200年數據揭女性就業障礙
美國經濟學家戈丁獲頒2023諾貝爾經濟學獎。(圖:Nobel Prize臉書)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高爾丁(Claudia Goldin)榮膺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桂冠。(Getty Images)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戈丁(Claudia Goldin)榮膺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桂冠,這位經濟史學者1980年代率先採用全面性的方法,解釋女性就業比率提高的原因,以及性別差異為何依然嚴重。她的研究讓各界對女性在過去及當代勞動市場上所扮演的角色,獲得嶄新且令人震驚的了解。
瑞典皇家科學院指出,在全世界,女性就業率約50%,男性的比率則為80%,且女性員工通常薪資較低。若女性沒有與男性相同的機會參與勞動市場,或參與的條件不平等,就是在浪費勞動力與專業能力;如果工作不是由最有條件的人來擔任,將會損及經濟效率;如果男、女同工不同酬,將會削弱女性從事工作與力爭上游的誘因。
戈丁以創新的方法結合經濟史與經濟方法,證明多項不同因素在歷史上影響女性勞工的供給與需求,且至今依然如此。這些因素包括女性兼顧有薪工作與家庭的機會,在接受教育與照顧幼童之間做出抉擇,技術創新,法律與規範,以及經濟的結構性轉型等。她的研究結果已經使各界更加了解女性與男性的就業率與薪資差距究竟有多大,以及原因何在。戈丁為深入了解,她整整回顧了200年的演變。
●戈丁的創新作法
在戈丁1990年發表著作前,研究人員主要是研究20世紀的數據,結論是經濟成長與女性擔任有薪工作人數之間,呈現明顯的正相關。但戈丁的研究卻推翻了這項推論,她發現美國在18世紀未期之後的200年期間,女性的勞動參與率變化呈現出一條「U型」曲線。由於這段期間經濟穩定成長,因此戈丁曲線證明從歷史來看,女性勞動參與率與經濟成長之間並非正相關,而且這種U型現象並非美國所獨有。換言之,單靠經濟成長並不能自動降低勞動市場上的性別差異。
●已婚女性的就業阻礙
戈丁也利用200年來的薪資數據,編製長期的性別收入差距時間數列。結果發現儘管經濟成長,女性教育程度提高,但在1930至1980年期間男、女薪資差異幾乎沒有變化。戈丁也證明薪資性別歧視,使女性就業隨著服務業快速成長而大幅增加。
戈丁認為,對女性就業機會影響最大的因素,是女性的選擇通常受到婚姻及家庭責任的限制。如何掌握生涯規劃的機會,生育子女後是否仍有財務能力重返職場,或更有彈性的工作,對女性而言更為重要。
她也證明女性就業條件改變需要很長的時間,可能要好幾十年。她的研究成果不僅適用於美國,在其他國家也都觀察到同樣的情況,更讓我們深入了解勞動市場的昨天、今天與明天。
全文請見 世界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