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子宮商品化、工具化 婦團反對貿然開放

發佈日期:
2023-11-11
文章分類:
新聞分享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左)批評,代理孕母不僅讓女性子宮商品化、工具化,也並非解決少子化問題的最佳解方(資料照)

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左)批評,代理孕母不僅讓女性子宮商品化、工具化,也並非解決少子化問題的最佳解方(資料照)

2023/11/09 05:30

〔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衛福部研擬修正「人工生殖法」,開放代理孕母。不過,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批評,代理孕母不僅讓女性子宮商品化、工具化,也並非解決少子化問題的最佳解方,當務之急是讓同婚女性、單身女性適用人工生殖技術,擱置社會爭議高的代理孕母。

黃淑英表示,代理孕母議題牽涉到倫理、人權、法律、醫學等各層面,台灣社會討論二十多年都還沒有明確共識,政府不該貿然推動。國外許多委託代孕的夫婦,都是社會高社經背景家庭,而代孕者則多為弱勢婦女,不只導致女性子宮商品化,也可能產生階級剝削問題。

 

民法規定分娩者是母親

 

開放代理孕母後誰才是媽?

 

黃淑英認為,代理孕母不只是出租子宮,只修人工生殖法不夠,還要修民法、優生學法等一大堆法律。目前民法規定,分娩者即是母親,若開放代理孕母,還需討論代孕過程、分娩結束後,可能面臨孩子要叫誰媽媽等問題。

她並指出,即使現今醫學技術發達,但懷孕和生產仍有風險,代理孕母不只是代理懷孕,還要承受妊娠併發症風險,也有研究指出有懷孕經驗的女性,心血管疾病發生率高於未懷孕女性。

 

先脫鉤代理孕母議題

「讓想生的女人都可以生」

「代理孕母並沒有辦法有效解決少子女化問題」,黃淑英表示,支持人工生殖法修法解決少子女化問題,但應和代理孕母議題脫鉤處理,先讓同婚女性、單身女性也可適用人工生殖技術,「讓想生的女人都可以生」,不再僅限於不孕夫妻。

 

全文請見  自由時報

更多台灣女人連線有關「人工生殖法的」主張 請見:

【2024,許一個性別友善的台灣:婦女/性別團體這樣說】

2016年,台灣出現第一位女總統,2019年,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同性婚姻法制化的國家,引起國際社會矚目;然而,性別友善還沒有成為台灣的日常,我們的內閣閣員性別比不如立法委員亮眼,#Metoo運動晚了其他國家將近六年,年輕世代仍掙扎在生與不生之間,無意識偏見、歧視言論還在許多人的生活中不斷出現。

我們將從這星期開始,由婦女/性別團體週週接力,從不同政策面向提出對各總統候選人的建/諫言,促使性別友善在下一個四年裡,成為打造永續台灣不可或缺的一塊拼圖,也邀請各位朋友一起來關注大選政見是否有助於台灣的性別平等,加入推動前進的隊伍!

01「正視女性健康需求:超越生育和家庭的性別視野」議案串聯

歡迎大家動動手指參與 議題串聯~(不用登入個資驗證唷,填完簡單資料就可以直接送出了!!) 

也邀請各團體、婦女中心參與響應串聯~讓我們一起關注每個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性別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