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WIN爭議延燒掀虛擬創作界風波 立委籲:應檢視執行流程

發佈日期:
2024-02-20
文章分類:
新聞分享

iWIN爭議延燒,民進黨立委林月琴(左三)、范雲(左五)認為,iWIN和衛福部需重新檢視處理流程,更應該邀集創作者、兒少專家等一同討論,不該直接擴大範圍,進而剝奪創作自由。(報系資料照片)

iWIN爭議延燒,民進黨立委林月琴(左三)、范雲(左五)認為,iWIN和衛福部需重新檢視處理流程,更應該邀集創作者、兒少專家等一同討論,不該直接擴大範圍,進而剝奪創作自由。(報系資料照片)

iWIN爭議延燒,「兒少性剝削防治條例」的修法源委是因應2020年台灣版N號房事件修正,未料卻引起虛擬世界創作風波。對此,立委認為,iWIN和衛福部需重新檢視處理流程,更應該邀集創作者、兒少專家等一同討論,不該直接擴大範圍,進而剝奪創作自由。

網友近日翻閱兒少性剝削的修法歷程,直指綠委范雲、吳玉琴等人去年推動部分條文修正後,使得條文無限上綱引起iWIN爭議,痛批是台灣二次元毀滅的推手。

范雲反駁稱,iWIN作法並非當時跨黨派委員們的修法共識,她提的草案也沒有相關文字,該修法是配合司法院要求,把性影像和猥褻物品的定義,與刑法一致化,避免性影像的傳布,以保護真實受害人。

范雲說,兒少性剝削條例的修法目的,是為了保護真實世界的直接被害者,但iWIN的執行是在缺乏事前與事後的溝通與明確行政規範下,擴大包含沒有直接受害者的二次元創作,她認為「真的不妥」。

范雲認為,針對沒有直接受害者的所有圖像,不宜任意命其先行下架,傷害創作自由,她呼籲衛福部,協助iWIN回歸創設時的分級輔導,切勿讓保護兒少的美意,造成創作者的緊張,甚至成為箝制創作自由的工具。

 

范雲指出,為了平衡兒少保護與創作自由,兒少性私密圖畫的分級制度和專業審查,應該要有更專業和審慎的評估標準、流程和模式,她將要求衛福部召集婦女、兒少、創作者代表及專家學者進行討論,對於未來相關管制有更明確及合理的規範和要求,以平衡兒少保護的原意、不可任意傷害創作自由。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理事長、立委林月琴指出,iWIN較有爭議的是執行過程,過去在處理妨礙兒少身心健康時,iWIN都會經過專家學者討論後,決定是否要下架,從每個案例中建立歷史框架,形塑處理方式,但2023年兒少性剝削法修正時,想必沒有想到AI、虛擬問題,短期內是否能建立執行流程,流程是否夠成熟,將是一大問題。

 

全文請見  中時新聞網

 

延伸閱讀:遠見;宮崎駿都恐審查不過?動漫圈炎上「iWIN」事件一次看懂

「兒少性剝削防制條例」修法脈絡,其實是韓國N號房事件

網路各大社群上,開始出現對於「兒少性剝削防制條例」修法將虛擬角色納管的質疑。不過,回顧修法脈絡,其實和「N號房事件」事件對兒少的性剝削有關,與現行爭議無涉。

2020年,韓國爆發針對包含未成年在內的女性性剝削N號房事件。關注兒少權益的兒童福利聯盟和展翅協會,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修法嚴懲製造、散布、持有兒少性剝削影像者,別讓台灣重演南韓『N號房性虐事件』。」短短兩週內提案便通過成案門檻。

展翅協會秘書長陳逸玲向《遠見》指出,協會成立宗旨是終止兒少性剝削,N號房事件,反映數位環境中對兒少性的侵害和剝削,提案修法希望政府可以更重視此議題,「當時有說網路誘拐立法、加重刑期,把持有兒少性剝削內容從行政罰變成納入刑罰。」

隨後,行政院因應國內外不同樣態的數位性暴力事件,除N號房以外,還有深偽換臉(Deepfake)和復仇式色情(revenge porn),於2022年增修性暴力犯罪防制四法,2023年三讀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