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女醫被迫上班32小時致流產》立委點名衛福部該檢討…應立即修《醫療法》勞動專章

發佈日期:
2024-05-16
文章分類:
新聞分享

新北中和區某醫院傳出職場霸凌,一名女醫連上32小時的班,最後導致流產,向醫院提出職場霸凌及性別歧視申訴案。(圖片來源/freepik)

新北中和區某醫院傳出職場霸凌,一名女醫連上32小時的班,最後導致流產,向醫院提出職場霸凌及性別歧視申訴案。(圖片來源/freepik)

 

新北中和區某醫院傳出職場霸凌,一名影像醫學部專任主治女醫師控訴,科內負責排班的資深男醫師,2度安排女醫連上32小時的班,甚至還不顧及其懷孕狀態,安排在院內「游離輻射」區域工作。

女醫表示,這名資深男醫不只對她這樣,曾連續讓科內2名懷孕女醫師,違法值過夜班。這名女醫一度為此求助於身心科,最後仍不幸流產,她受訪時表示,事發至今對方並未向自己提出道歉,最後女醫也決定向醫院提出職場霸凌及性別歧視申訴案。

上週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與立委范雲、黃捷國會辦公室及台北市議會苗博雅議員,共同召開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指出醫療職場存在嚴重「性騷防治補救」與「友善母性保護」的缺失。北市醫師職業工會呼籲,「醫療業長久以來的陽剛氣息致使性騷問題更加難解,且懷孕女醫師更形弱勢,呼籲主管機關力行保障措施。」

近6成女醫應聘時曾被問結婚生產問題、1成5被明暗示不得懷孕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代表、醫師黃茵婕說明,2018年工會曾進行醫界性別友善調查,指出醫療職場中普遍的性騷問題,甚至有禁孕規定,在講求性別平等、少子化成為國家危機的當代社會顯得相當荒謬。6年之後醫師工會重啟調查,並公布階段性調查結果,在去年廣傳的「Metoo」爭議之後,更加凸顯其重要性。

黃茵婕指出,本次調查研究有4項重大發現,包括:

1. 相較於男性,女性醫師比男性更容易遭受性騷擾,有67.5%反映有受到性騷擾經驗,但很高比例反應不清楚申訴機制。

2. 遭到性騷擾後沒有進行申訴的原因包含「筋疲力竭」、「缺乏證據」以及「不信任申訴機制效果及保密性」,在標榜血汗與師徒制的醫療職場更顯艱難。

3. 性別天花板在醫院特別明顯,有59.5%女醫師在應聘時曾被詢問結婚與生產問題,甚至有15%曾被明暗示不得懷孕,自覺因性別影響僱用或升遷的比例也以女性較高。

4. 勞基法嚴格禁止,但有27.3%的女醫師即使懷孕了以後仍需要夜間(晚間10點至清晨6點)工作。

 

政府應立即修《醫療法》勞動專章,嚴格規範懷孕女醫夜間工作事宜

另外,由於目前僅有住院醫師適用勞動基準法,懷孕的住院醫師若不想在夜間值班,僅能依靠《勞基法》第51條與《職安法》第31條的低度保障;而非住院醫師則不在《勞基法》保護範圍中。

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秘書長陳亮甫指出,「當醫院提出夜間值班要求,不管是住院或主治醫師,也大多不敢拒絕,縱使懷孕只能被迫在夜間值班,已嚴重侵害其健康權,實有檢討之必要。」針對目前醫院內性騷頻傳且懷孕女醫師權益艱難的現況,醫師工會提出2項訴求並希望主管機關修正相關規定落實:

1. 嚴格規範院內性騷案性平事件調查委員需設立外部專家,消弭醫療工作者對於申訴機制的不信任。

2. 現行0法規保障的受僱醫師,政府應立即修正《醫療法》勞動專章,嚴格規範懷孕女性醫師夜間工作事宜。

 

全文請見 line新聞 /  信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