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奧會(IOC)建議媒體勿將跨性別運動員稱呼為「生理男性 / 女性」
發佈日期:
2024-07-08
文章分類:
新聞分享
國際奧會(IOC)在其最新的「肖像指南」(Portrayal Guidelines)中鼓勵媒體在描述跨性別運動員時不要使用「生理男性」或「生理女性」稱呼之,並稱其為一種「有問題的語言」。
IOC 第三期「肖像指南」的副標題為「體育的性別平等、公平性及多元代表性」。這是「為奧林匹克運動的相關利益者所創造,符合 IOC 2021 年至 2024 年間性別平等及包容的目標」,奧林匹克運動的成員們皆被鼓勵採用並根據文化脈絡調整這些準則。
這份文件主要應對基於對性別的偏見與刻板印象的挑戰,並鼓勵大眾使用「sportsperson / athlete」(運動員)、「camera operator」(攝影師)與「partner」(伴侶)取代「sportsman」、「cameraman」及「husband / wife」。內容也建議「女性與男性需要被給予平等的採訪機會,以確保媒體能平衡報導不同性別的運動員」。
一份名為「對跨性別運動員與具性別差異之運動員的公平性、包容性與非歧視性之描述」的附件,建議了一份詞彙表,其中列出數個文字與片語,例如「sex variations」(性別差異)、「transgender」(跨性別)、「non-binary」(非二元)以及「pronouns」(代名詞)。
於一項標題為「有問題的語言」區塊中,
有一個名為「應避免使用詞彙」清單,裡面包括「born male」(天生男性)、「born female」(天生女性)、「biologically male」(生理男性)、「biologically female」(生理女性)、「genetically male」(遺傳男性)、「genetically female」(遺傳女性)、「male-to-female」(男變女)、「female-to-male」(女變男)等等,
稱這些片語「在描述這些跨性別運動員及具性別差異運動員時是非人道且不準確的」。
全文請見 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
延伸閱讀:Women!運動場上綻放吧 運動v.s女性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