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生殖篇】家的多元樣貌:不是一夫一妻家庭就不能生小孩?修法掀網路正反辯論

發佈日期:
2024-07-29
文章分類:
新聞分享

每個人對家的想像不同,愛也有不同型態,當個體的願望觸及法律規範,非異性戀婚姻的群體,想要孩子是生育平權?還是危及家庭倫理、兒童權利?

國內現行《人工生殖法》僅開放不孕異性戀夫妻進行人工生殖手術,因此同志家庭、單身者若想要小孩,只能遠赴海外花費近百萬進行相關手術;也有不少異性戀不孕夫妻、男同志家庭遠赴美國,花費至少 600 萬臺幣尋找代理孕母,只為完成生養小孩的願望。

今年 5 月衛福部預告《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朝向放寬國內同志配偶、單身女性使用人工生殖手術,也有意開放爭議近 30 年的代理孕母制度,立法院各黨立委也相繼提出修法版本。

20240724READr0011

READr 收集 2014 年至今臉書公開貼文關於人工生殖修法的討論,包括「開放代理孕母」,「開放同性配偶、單身女性使用人工生殖」兩大面向,發現整體輿論過去正反聲量相當,但近年正面支持聲音逐漸超越反面聲量。

20240724READr0012

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秘書長簡至潔觀察,2016 年底,同性婚姻進入第二波修法討論,正反方在街頭激烈對峙,除了辯論同志結婚權益,也包括是否讓同性使用人工生殖。然而,2019 年底同婚專法三讀通過後,反方聲音便逐漸消失在網路輿論中。

 

全文請見  鏡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