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女路再增2線 走讀時代女性足跡

發佈日期:
2024-09-04
文章分類:
新聞分享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委託打狗文史再興會社辦理「女路」,透過性別視角探索在地女性歷史軌跡,繼哈瑪星線、鹽埕線及旗津線,8月再新增戲獅甲、前鎮加工出口區2條走讀路線。圖為導覽員在勞工公園工殤紀念碑前述說女性勞動權益演進。(高雄市政府社會局提供)中央社記者張已亷傳真  113年9月3日

高雄市政府社會局委託打狗文史再興會社辦理「女路」,透過性別視角探索在地女性歷史軌跡,繼哈瑪星線、鹽埕線及旗津線,8月再新增戲獅甲、前鎮加工出口區2條走讀路線。圖為導覽員在勞工公園工殤紀念碑前述說女性勞動權益演進。(高雄市政府社會局提供)中央社記者張已亷傳真 113年9月3日

高雄市社會局今天表示,繼哈瑪星線、鹽埕線及旗津線3條「女路」路線,8月再新增「戲獅甲」、「前鎮加工出口區」2條走讀路線,帶領參與者尋找不同時代隱沒的女性足跡。

社會局婦幼青少年活動中心表示,「女路」是指透過性別視角探索在地女性歷史軌跡,已建置完成哈瑪星線、鹽埕線及旗津線3條路線。社會局委由「打狗文史再興會社」辦理,7、8月透過「大港.性別導讀」培力工作坊整理在地文史資料,收集在地女性地景及史料。

社會局新聞稿表示,「戲獅甲線」從亞洲新灣區核心的獅甲出發,獅甲舊稱「戲獅甲」,自清代形成聚落,日治時期因推動執政者政策,搖身成為工業重鎮,外省移民大量流入落地生根;女路走讀引領大家進入獅甲70、80、90年代的女性生活現場,想像當年的生活樣態。

「前鎮加工出口區線」則以1970年加工出口區女性勞工的視角,走入時光隧道回到當時工作場域,可窺見女性勞工生活點滴及基層員工與管理階層所呈現比例不均的性別差異。

 

全文請見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