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反思:深偽性犯罪讓女性「陷入恐慌」
震驚全球的韓國「N號房」案件主犯趙主彬仍在服刑,加大針對數字性犯罪處罰力度的「N號房預防法」實施也已近3年,但當下韓國又被借助深度偽造技術實施的性犯罪帶來的恐懼所籠罩。在社交媒體上,特別是「電報」(Telegram)聊天室中,針對女性的深偽色情內容被廣泛傳播,波及到大量未成年人、女大學生、女教師、女兵等。《韓民族日報》報導稱,深度偽造性犯罪已讓韓國女性「陷入恐慌」。韓國女性民友會日前發表聲明稱,女性失去日常生活的安全感,「仿佛生活在沒有國家的狀態中」。近日,韓國媒體和專家紛紛就造成深度偽造性犯罪潮的複雜原因展開反思,這背後既有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帶來的新風險,也有韓國青少年性教育的缺失和法律意識的淡薄,還有懲罰力度弱、國家機關人手短缺以及結構性性別歧視等一系列問題。
深度偽造+機器人分發+加密交易
《韓國時報》今年4月報道稱,隨著數字技術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韓國超過1/4的性犯罪都是借助數字設備實施並在網路上發生的。韓國統計廳的報告顯示,韓國數字性犯罪數量已連續兩年增加一倍以上。《韓國先驅報》報導稱,當下,一些不法分子開始以惡劣的方式利用網路平臺的新功能,數字性犯罪正呈現出新形式,更難預防和打擊。
深度偽造是在生成式人工智慧(AI)近兩年迅猛發展後被最新運用到數字性犯罪中的技術。韓國《亞洲日報》分析稱,韓國「Z世代」對生成式AI接受能力強,普遍對其持積極態度。三星近日面向韓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的「Z世代」上班族進行調查發現,在業務上需要幫助時,韓國受訪者最優先選擇AI的占比高達80%,顯著高於其他國家。專家認為,這一方面說明AI在韓國賦能範圍廣、影響程度深,另一方面也提醒人們,AI的潛在風險更不容忽視。
七成加害者為10至19歲青少年
值得關注的是,在近期的深偽性犯罪浪潮中,未成年人的涉案之廣。韓國總統尹錫悅8月27日表示,此次曝光的事件中,不少受害者是未成年人,加害者也大多是十多歲的青少年。據韓聯社8月30日報道,韓國近3年深度偽造性犯罪案件受害者中未成年人占比近六成,而涉嫌製作虛假色情視頻被立案的加害者中,10-19歲人群的占比去年達到75.8%,今年1至7月為73.6%。
全文請見 《新華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