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正需斜槓媽媽!臺灣女性生涯發展協會理事長陳若玲作最強後盾 盼成立「媽媽EMBA」

發佈日期:
2021-12-14
文章分類:
新聞分享

「媽媽本來就很斜槓,而且是超級斜槓 」臺灣女性生涯發展協會理事長陳若玲笑說,手裡拉起一條「金句」,上面寫著:用智慧,面對人生逃不開的重要挑戰。

星期二午後,萬華剝皮寮歷史街區是鬧中取靜,既有三兩成群漫步的遊客,也有提著菜籃匆匆走過的當地人,而女力‧SC充電站就坐落在其中一幢兩層清代古厝中。

「工作和生活我不談平衡,而是『共融』」陳若玲強調,女性生涯概念是一個由家庭、工作和社會連結構成的正三角形,中央還有一個重心,是女性自己。

重返職場,絕對不只是改履歷表

「協助女性重返職場,絕對不只是改履歷表和自傳,而是協助她們從內在去突破自我」陳若玲說。

陳若玲現為臺灣女性生涯發展協會(下簡稱TWCDA)理事長,心理及人資管理出身的她,不僅在東吳大學首創生涯發展中心,更曾於宏碁、緯創、南山人壽、中菲行國際物流等知名企業擔任人資高階主管。

長年於跨國企業服務,陳若玲有感於不少歐美同事4點就提早下班去接孩子放學,台灣女性卻常為無後援所苦,不敢升遷甚至被迫離職,她心中浮出一個念頭:為什麼台灣不行?

這個想法如火花點燃其他行動,2019年8月TWCDA於焉誕生,2021年2月成立據點女力‧SC充電站,至今已輔導一兩百名學員,近五成已成功重返職場。

陳若玲表示,TWCDA進駐剝皮寮一方面是活化古蹟,一方面也希望與來參觀遊玩的年輕世代建立連結,她話才說完,果然一群小學生就在老師帶隊下經過TWCDA門前。

TWCDA據點以前是一個叫作「威靈壇」的道壇,陳若玲笑說其實他們的工作和道士蠻像的,「我們也是要幫人家『改運』」。TWCDA據點以前是一個叫作「威靈壇」的道壇,陳若玲笑說其實他們的工作和道士蠻像的,「我們也是要幫人家『改運』」。(攝影/趙世勳)(攝影/趙世勳)

女性再就業只能去掃地?刻板印象已落伍!

TWCDA學員的背景十分多元,既有脫離職場長達15年的家庭主婦、轉跑道至長照運動的化工專家,也有在市場擺攤賣童裝但因疫情失業的原住民單親媽媽。

絕大多數人年齡介於35-49歲,其中6成以上大學畢業、近4成擁有碩士學位。陳若玲觀察到,近年女性教育水準普遍提高,再就業只能做低技術工作這種「刻板印象」,早已不適用。

高學歷女性為照護家庭離職,疫情下這個現象變得更加複雜。一方面女性恐面臨失業、裁員;另一方面還得安頓在家上課的孩子,不少母親向陳若玲吐苦水「工作量大增」。

因此,女性對再就業輔導的需求可說是有增無減,所幸TWCDA的工作坊今年雖因疫情延期,最後仍如數完成,部分活動如一對一職涯諮詢也改成線上進行。

不同於傳統想像,陳若玲指出,女性二度就業最大的困難並非缺乏專業,而是自我心情調適,以及如何調整家庭生活,「所以我才說,重返職場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而是全家人的根據勞動部最新統計,2021年10月台灣女性勞參率是51.54%,與2019年沒有太大差異,但從上圖可知台灣女性勞參率比日本、新加坡低,僅高於法國、義大利。

2019年勞動力參與率-按性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