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邊女孩/月經 X 身障者,我的血淚生理期經驗
身心障礙的類型非常廣泛,臺灣現制身心障礙類別就區分為 8 大類,障礙等級又分為輕、中、重度、極重度 4 級;造成原因則區分為先天與後天,損傷程度有暫時性及永久性等。
但是除非特定醫療需求,一般人談起「身心障礙者」,很少以「性別」作為區分。因為在大眾刻板印象中,我們都被認為同樣是「需要幫助的人」。雖然近年逐漸有許多研究探討障礙者的情慾,但在討論情感和性需求之前,還有最基本的「性別」問題。
女性障礙者的身體和性,向來是比男性障礙者更隱晦的話題。甚至有家長為了「保護」自己的女性障礙者孩子,進行停止生長手術,解決月經所帶來的護理麻煩,甚至摘除子宮,避免孩子被強暴懷孕。
過去的研究也曾提及,障礙女性的「性別處境」被「父權」掌控的主流社會壓迫,而「障礙處境」又受到「健全人」主宰的主流社會壓迫。女性身心障礙者因此處在「雙重剝削」(double deprivation)或「雙重歧視」(double discrimination)的情境中。(參考:薪資偏低、受暴比例高、想生兒育女不被支持:身心障礙女性面對的雙重歧視/《障礙研究與社會政策》)
獨自忍受生理痛、男同學的玩笑
記得母親從小就要求我穿寬鬆的衣服、剪短頭髮、穿長褲,只因為怕我有「危險」。所以我從童年到青少年時期,幾乎都只待在家中,甚至對去學校、參與團體生活感到恐懼。一般人的求學回憶如畢業典禮、和同學成群結隊玩樂,下課後相約出遊的經驗,對我而言更是遙不可及。
因為先天體質與生理構造的關係,自從有月經開始,我每個月都要經歷整整 7 日以上的生理痛,還包括頭痛、發燒、胃痛、腰痛、下腹疼痛、悶熱、憂鬱,甚至嘔吐,最後送醫。
女性障礙者的血淚生理期困境
身為女性障礙者,僅用單手要在貼身衣物上墊好衛生棉相當困難,因此每次我更換完衛生棉後,經血還是會外漏出來已是常態。當褲子被外漏的經血弄髒後,要在學校公廁換穿褲子、脫穿矯正鞋,更是不便。
我曾經因為經血外漏,在體育課上被同學驚慌的大叫:「妳的屁股為什麼都是紅的?好髒哦!」同學竟然從對月經「不潔」的想像,衍伸成認為我很「骯髒」的印象;我也曾在醫院的病床上,經痛到昏睡過去,醒來時才發現滿床是血,下半身躺在溼溼熱熱的經血中。
如今,月經議題已經從個人身體的私密範疇,逐漸擴及到社會整體價值的轉變。尤其近年來,臺灣和國際間都對性別議題投入相關研究,並積極加強社會對性別平權的觀念。也可以看見政府開始討論和面對不同性別的特殊處境。
例如今年 3 月,19 位立委共同擬定了「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第 71 條修正草案,提出有關身心障礙者的經費補助,應該增列「女性生理用品費用補助」一項。
提案說明中,也清楚提到「月經貧窮」和「女性障礙者」的直接關聯,指出障礙女性因為需求較特殊,在生理用品上的花費可能比較高,若為了減少支出而省用生理用品,將影響衛生與健康。(註)
雖然這項草案尚未通過,但我拭目以待,企求政府通過法案,幫助更多為月經而苦惱的女性。
全文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