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資料夾,一位女性設計師──「Ladybug」網站運用科技,為產業現況 debug!

發佈日期:
2022-01-06
文章分類:
文章分享

一個資料夾,一位女性設計師──「Ladybug」網站運用科技,為產業現況 debug!

2021 Ladybug online desktop 網站畫面。

Photo Credit:陳亭佑 截圖,Ladybug 授權

每一個資料夾都代表一位女性設計師,整個網站就像臺灣女性設計師的聯合展覽。網站使用者可以點選資料夾,來認識不同女性設計師的作品。若業主需要找尋設計師,也可以觀看設計師的作品、風格,取得合作聯繫方式,拓展女性設計師被看見的機會。

你認識的臺灣女性設計師有幾位?人數是否少於男性設計師呢?Ladybug 創辦人李君慈有感於女性設計師在產業中被邊緣化,透過許多實際行動推廣此議題。

2021 年 Ladybug 推出全新線上計畫「2021 Ladybug online desktop」,運用設計與科技,以更快速的方式引起大眾對議題的關注,改善女性在設計產業的困境。

從校園到職場,女性設計師的處境

女性主義與婦女運動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 18 世紀,經過 300 多年發展,女性的地位已有顯著提升;然而現代女性在家庭、職場等場域裡仍然處於弱勢,在設計產業中也不例外。根據設計網站《Creative Bloq》2019 年的報導,英國設計科系的畢業生約有 7 成為女性,但進入職場後,女性設計師的比例卻只有 4 成,且僅有 11% 能夠升遷成為總監階層。

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臺灣。根據教育部統計,105 學年度臺灣大專院校設計學門女性學生的人數幾乎是男性學生的兩倍;然而,當迅速回顧臺灣設計師,腦中浮現的大多是男性的名字,綜觀設計師受訪資料、設計獎項評審團,女性設計師的人數亦遠少於男性。

以金點新秀設計獎評審團為例,2021 年 10 位召集人全為男性,61 位評審委員中,只有 15 位女性;且 10 個參賽類別中,只有「時尚設計類」的女性評審委員人數佔比超過該類評審總人數一半,而「數位影像設計類」與「產學合作設計類」這兩類,則完全沒有女性評審。

 

臺灣大專院校學門學生人數統計。圖/教育部 108 學年度大專院校概況統計

 

Ladybug 為產業現況 debug

臺灣平面設計師李君慈發現了女性設計師在產業的狀況後,於 2018 年發起「Ladybug 概念計畫」,期望透過訪談、展覽、商業合作等方式,探討女性在設計產業中的處境,讓更多人關注女性設計師。

計畫上線後的第一個項目是「連載短訪」,李君慈訪問 7 位臺灣女性設計師,讓大眾認識她們作品的同時,也了解她們對於臺灣設計產業以及女性設計師困境的想法。

2019 年 Ladybug 與桃園市政府、中華文化總會合作,舉辦實體展覽《Eyes On Her: Girls Graphics》,展出 8 位臺灣女性設計師的作品,包括唱片設計、書籍設計、活動主視覺等。透過展覽,觀眾不僅可以看到設計師的創作靈感來源,同時也透過作品了解不同議題在女性視角中的樣貌。

 

全文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