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114年同酬日為2月27日,女性時薪比男性少15% 差距擴大

發佈日期:
2025-02-26
文章分類:
新聞分享

壹、結果摘要
不同性別之平均薪資除受性別影響外,亦與工作性質、職類、年資、學經歷等因素有關,縮小性別薪資差距為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目標。為喚起性別同酬之公共意識,勞動部按年發布我國「同酬日」,最新統計結果摘述如下:

一、113年性別平均時薪差距15.8%,女性需較男性多工作58天,換算114年「同酬日」為2月27日,性別薪資差距(不含電子零組件製造業)較108年下降1.2個百分點。

二、113年性別薪資差距及其較112年之變動,主要受二項因素影響:

(一)少數主要產業如電子零組件製造業之性別薪資差距較大。
(二)部分主要業別如餐飲業與醫療保健業中,不同性別從事不同職類之薪資增長狀況差異。

三、我國性別薪資差距續低於日本、南韓及美國。

 

全文請見   勞動部

{638761566878271651}_0226.png

 

-------------聯合新聞網-------------

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覃玉蓉直指,政府部門沒有以全國性的政策面對,是男女薪酬差距擴大的主因,歐盟國家積極透過整體性政策面對男女薪資差距問題,讓其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公布的性別薪酬差距排行中有所提升,反觀台灣在五、六年前還在全球排名中段班,如今卻愈來愈向後段靠攏,各部會若不再正視該問題,未來差距只會更大。

東吳大學社工系教授洪惠芬也說,除了歧視造成的同工不同酬外,職業的性別隔離其實是更為棘手的問題,台灣女性多數女性承擔家庭、孩童照顧者的工作,但在高薪職場仍為高工時、高強度為主流的情況下,女性只能被迫選擇低薪且強度沒那麼高的工作。

洪惠芬也提到,政府若獨厚特定產業的發展,相對就會忽視其他產業的勞動條件,例如科學園區工作的工程師多為男性,女性比例較高的護理、照護工作,其薪資待遇就難與工程師並肩。

-------------公視新聞網-------------

近10年台灣同酬日

時間 需多工作 同酬日
2015年 60天 2月29日
2016年 59天 2月28日
2017年 59天 2月28日
2018年 60天 3月1日
2019年 58天 2月27日
2020年 57天 2月26日
2021年 60天 3月1日
2022年 60天 3月1日
2023年 56天 2月25日
2024年 58天 2月27日

註:表格數據除2024年外,皆為配合主計總處統計資料校正與行業改編結果。

勞動部分析,2024年性別薪資差距較2023年上升0.7%,主要受2項因素影響:

  1. 少數主要產業的性別薪資差距較大,如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男性時薪668元、女性393元,性別薪資差距為41.2%,較前一年上升1.9個百分點。
  2. 部分主要業別,如餐飲業與醫療保健業中,不同性別從事不同職類的薪資增長狀況有差異。

勞動部指出,近年來台灣性別薪資差距與日本、南韓、美國等國相比均為最低,2024年台灣性別平均時薪差距15.8%,仍低於2023年日本29.7%及南韓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