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救援基金會 #Metoo 運動衍生檢察官評鑑案件 遞狀暨徵案記者會
發佈日期:
2025-03-11
文章分類:
新聞分享
記者會上,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副執行長李明洳律師表示,#MeToo 運動讓受害者能夠公開揭露自身經歷,但當前司法體系卻未能妥善回應受害者的需求,導致許多人遭遇反告、誹謗訴訟等司法反擊,甚至因檢察官或法官缺乏性別意識,承受額外的精神壓力。
婦女救援基金會認為司法人員在調查和審判訴訟中,尤其有關於性別暴力案件不應該出現性別刻版的歧視言語或態度。一旦發現檢察或法院都應該將其送司法評鑑進行調查,以避免影響司法形象,造成人民不信任司法。
勵馨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淑芬進一步指出,司法人員在辦理相關案件時,應避免重演性別歧視與刻板印象的言詞與態度。「許多#MeToo發聲者反被告妨害名譽,甚至遭遇對質程序,這讓倖存者面臨巨大的心理負擔」王副執行長強調,檢評會應正視檢察官與法官的行為,確保其具備基本的性別意識。
當事人表示,她在2021年目睹文學家Walis Nokan於某公開場合對女性做出不當肢體行為,並在2023年#MeToo 運動的鼓舞下勇敢揭露此事。然而,她不僅未獲得正義,反而遭對方提告妨害名譽,與其他聲援者共同承受司法壓力。
「這不是我一個人的經歷,許多#MeToo 發聲者、記者、維權人士都曾遭遇類似的司法反擊,」李紫彤指出,SLAPP(策略性訴訟)已成為壓制公共參與的工具,司法機關應設立防範機制,避免讓發聲者付出高昂的法律成本。
檢評會應正視SLAPP訴訟的危害,建立防範機制,避免司法成為加害者的打壓工具。確保檢察官與法官具備性別意識,理解社會與族群敏感度,杜絕偵查過程中的性別歧視言論與態度。
呼籲司法體系應站在受害者的角度,提供友善、公正的審理環境,避免加害者利用司法工具讓倖存者噤聲。司法應是伸張正義的最後防線,而非讓受害者再次受到壓迫的工具。
全文請見 婦女救援基金會 F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