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度臺中市婦女生活狀況與福利需求調查-以臺中市暨八區婦女及新住民培力中心服務區域為例
調查對象
以民國111年12月31日底,戶籍設於本市15歲至64歲婦女。
研究方法
為收集具代表性之資料,本調查採取分層等比機率抽樣方法(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分層依據則同時考慮行政區域(29 個行政區)及年齡(15-18 歲、19-24 歲、25-34 歲、35-44歲、45-54 歲、55-64 歲)。在行政區域方面按照各區母群體婦女數的比率,而年齡方面則考量歷次婦女調查、生命週期劃分、性別圖像及婦女政策,將母群體15-18 歲的年輕女孩劃分出來,以確保該年齡層有合適比率的樣本。其餘年齡層的劃分則為 19-24歲、25-34歲、35-44歲、45-54歲、55-64歲,按照各年齡層分別計算在各區和各年齡層的比率相乘之後再乘以500(目標樣本數),得到各層應取樣本人數,如表 3-1。
(一) 第一階段:依前述各行政區應抽出的樣本里數,按內政部臺中市各里名冊進行編號及隨機抽樣,所抽出的各里及該里各年齡層。
(二) 第二階段:由民政局所提供各樣本里之名冊中,按所訂年齡層及人數抽取樣本,並抽出備用樣本30倍備用。
研究建議
(一)研究發現與服務建議
1.婚育
女性期待生育的人數為1.6人(高於目前平均生育1.09人),進一步探討考慮生育與否原因,主要是因為怕失去自由或改變生活方式而不敢生育,如何讓生育不再是個人的事,以及在托育相關資源的提供,減輕因育兒帶來的經濟負擔,並讓生育對個人生活或職涯的影響降低,當需要外援時,政府能夠提供相關的托育資源,資源的提供能普及一般婦女,而非僅提供給具有福利身分者;另將政府提供的相關福利資源廣為宣導,讓女性在婚姻與家庭中得到更多的支持與資源。
2.家務分工及照顧需求
持續推動性別平等的概念,持續鼓勵男性參與家務與育兒工作;針對幼兒的照顧服務部分,托育資源雖增加但仍不足,需要再增加補助,包括生育津貼、育兒補助、公共托育、臨時托育等。針對長期照顧部分,長照資源仍是目前最多受訪者或其家人使用的項目,受訪者認為長照政策仍有調整改善空間,其包括放寬申請標準、居家服務時數及金額提高、服務流程能簡化且需有彈性;推動友善職場,鼓勵企業對育兒階段或家中有照顧需要的家庭,給予員工上班的彈性時間與空間。
3.就業與經濟
推動性別友善職場,增進企業對性別友善職場的了解並提出促進性別友善的具體行動。具體的做法如下:提供就業媒合、短期就業機會;提供職業訓練,且在訓練課程的規劃上需與時俱進,提供符合當前職場所需的知識或技能;二度就業或重返職場的友善環境;中高齡就業的友善環境;建立工作與家庭平衡的友善勞動環境;推動友善照顧職場、企業彈性請假、彈性工作、照顧支持服務;避免對新住民之歧視,並維護其就業的權益,並針對新住民提升其就業相關權益的認識,例如:法律、勞健保等議題;對身障者就業的友善環境與職業再設計;持續推動性別平等工作法,避免職場性別歧視、性騷擾等發生。
4.社會參與
倡議社會參與之內涵與重要性,及設計適合符合長者健康因素能負荷之社會參與內容,提升社會參與的意願;持續強化各地社區發展協會之志工招募、培力更多女性參與社區治理,以提升其自我效能與身心理健康,達到女性賦權的目標;建議連結在地婦團,鼓勵女性參與並擔任幹部,培力女性的領導力、決策力;持續辦理個人成長課程與活動,例如財務管理、職涯發展與生涯規劃等課程。
5.人身安全
持續推動家庭暴力、親密關係暴力等議題,協助女性了解暴力本質,並透過宣導、教育訓練等管道,提供求助的管道、對受害者去汙名化及加害人的處遇等;協助大眾了解數位性別暴力、跟蹤騷擾等新興的暴力型態,提供求助管道及相關服務,包括心理諮商、法律諮詢、情感教育等預防性服務;協助身障女性,避免其成為親密關係暴力的受害者,提供適切的服務,包括協助身障女性釐清暴力的本質,尤其是可能對暴力的知覺不足,包括面對周邊人的語言威脅、家庭衝突、親密關係需求等議題,需要再教育,學習相處之道、關係界線、自我保護等內容。
6.健康
提供提升睡眠品質相關資訊、課程或工作坊,或心理諮商、團體輔導等;女性運動的不足:從小培養運動的習慣、運動健康的意識,向下紮根,從父母、國小、國、高中(體育)老師對女性運動與健康、自信之理解,進而鼓勵年輕女孩培養運動習慣;友善職場的運動計畫,35-44 歲階段是運動最少的,大多時間處於工作與照顧等最忙碌的時間,建議在職場中推動運動健康計畫;就醫環境的友善度需要提升,包括隱私的維護、等候時間的縮短、晚上的排檢時間、長者需要交通的接送及避免醫生利用身分推銷保健食品等。而身障女性在就醫時,尤其是面對聽障者,醫療單位並無手語翻譯,在就醫時無法溝通,針對身障者的就醫,醫院需要增加手語翻譯服務。
7.職涯發展與生涯規劃
倡議職涯發展與生涯規劃之內涵及重要性,並提前在國小/國中增加職業探索課程,從小教育紮根,為個人生涯作規劃;多培力女性的職場技能、創業的輔導與補助等。
8.中高齡與退休
提供終身學習的環境與資源,提升中高齡者使用電子產品或運用數位科技的能力;提升中高齡長者面臨中年危機,協助提升自我價值感,不受限傳統對女性的框架;協助婦女針對退休後的生活進行理財規劃及人生階段的規劃;推動友善職場,提供中高齡再就業的機會:政府能協助為中高齡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再培養專長,以利退休後可以再有收入,尤其是企業能推動友善職場,願意晉用中高齡者。
9.友善空間
全面檢視親子廁所,在相關設施的安全檢查,例如尿布台是否堅固;增設哺乳室、更新硬體設備哺乳空間以及哺乳空間的空調設備;增設或管制婦幼停車位,宣導婦幼停車位設置之使用,避免民眾占用,另在婦幼優先停車位的規劃,避免在角落等建議;中高齡者使用公共運輸安全性需提升,強化公共運輸工具司機的訓練及性別意識的提升,建立考核與獎勵機制;道路無障礙坡道增建與檢視:無障礙坡道,不僅僅對身障者有助益,對懷孕婦女或有小孩的家長推娃娃車也很必要,希望對此友善空間能夠再增加,或對目前坡道的品質再檢視;友善空間的推廣,針對為女性提供的空間,可以再多宣傳,尤其是空間設置之立意,及提供給婦幼的相關設施,要加以宣傳、育兒的公共場地等或提供給退休婦女使用的場所;增設女廁、性別友善廁所及親子廁所的數量,並在廁所的相關設施的維護上需要再加強。
(二)八區婦女及新住民培力中心服務區域受訪者需求及服務建議
1.西屯婦女及新住民培力中心
(1)家務分工與照顧需求
- 照顧上須要有外人介入,外人照顧會比自己照顧好,喘息時間增加,讓婦女有休息時間。
- 照顧費用過高。
- 巴氏量表評估標準或嚴格。
- 提倡性別平等家務分工觀念ex:男性自主參與家務,透過宣導。
- 照顧服務弱勢孩童一對一的輔導。
- 兒童補助提高。
(2)就業與經濟
- 對新住民婦女在職場上,應多給予平等對待。
- 提倡懷孕婦女保有留職停薪的權利,並非法規一套實際又是一套,對於懷孕婦女很不友善。
(3)人身安全:提升人身安全,才能提升生活品質。
(4)健康
- HPV疫苗應全面補助施打,降低罹患疾病的風險。
- 就醫掛號:排隊號碼分就醫的時間,例如:1~5號(9:00~10:00)看診6~10號(10:00~11:00)看診,讓等候時間縮短以利民眾發揮最大的時間安排。
- 生理假多一點。
- 植牙補助標準降低。
(5)友善空間設備
- 婦幼優先停車位不足及規劃不周(在角落);婦幼停車格常被沒有車證的車停走。
- 大眾運輸要加強環境整潔,改善交通、停車問題,增加酒駕罰則。
- 公車班次較少
- 火車站環境不佳;外勞於外停留人數過多影響車站市容。
- 性別友善廁所太少。
- 親子廁所數量增加。
2.北屯婦女及新住民培力中心
(1)照顧需求:生育津貼不足。
(2)就業與經濟:友善的二度就業環境:「婦女二度就業環境可以更友善,並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例如:生育後的婦女需照顧小孩,等孩子長大後重回職場能有更多就業會,不被歧視」。
(3)社會參與:提供更多社會參與的資訊。
(4)友善空間設備:婦幼停車位太少。
3.南屯婦女及新住民培力中心
(1)家務分工與照顧需求
- 公費安養中心增加。
- 性平、家事、育兒的分工,需要被關注。
(2)就業與經濟
- 是否能為中高齡婦女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 單親女性服務較少可增加、增加二度就業機會。
- 單親婦女就業機會。
- 提供二度就業資訊,較難收到。
- 提供單身女性更多就業相關資訊與協助,讓更多女性找到理想工作。
- 職場平等加強。
(3)人身安全:社會與職場上仍有很多性別歧視、不公平、性騷擾事件發生,希望政府能加強宣導、教育下一代,讓正確觀念散播。
(4)友善空間設備:公共設施環境不佳,如:公園旁都是大樓,綠地區周圍理應限高。
(5)社會福利
- 資訊傳達需更多:資訊不對稱,無法了解政府所提供服務。資訊傳達待加強。資訊較難收到。
- 放寬補助條件:補助難申請。對生活補助放寬一點點,有破房子居住不代表有錢可用。市政府可針對貧窮線邊緣戶提供更多社福資源,有房子不代表生活品質好。
- 其他:低收入戶審查訪視人工訪視,結果有時不精確,需考量其他較優執行方式。使用愛心福利卡,呼叫計程車不易,期待新增車輛。加強女性國防常識與觀念以及增設捷運路線。
4.大里婦女及新住民培力中心
(1)就業與經濟
- 使二度就業婦女能重返職場後,不做臨時性或派遣工作。
- 因在職場上有遇到雇主性別歧視的現象,提供用友善二度就業環境。
- 提供給職業婦女喘息的空間與時間,例如:照顧小孩的空間,一日教保專員等。
- 自創公司的資金可再放寬?補多年一點。
- 協助工作經濟需求。
(2)社會參與
- 可增加社群,提供交流群組。
- 針對為女性提供的空間,新住民課程或活動,期待一般婦女能夠參加,不限制新住民,彼此交流,增加互動。
(3)人身安全
- 人身安全的保護也很重要,例:獨居女性老人。警方巡邏不希望是形式上,警民合作很重要。
- 警民合作,設置巡守隊,因住在巷尾且較少人會走動與經過,擔心人身安全。
(4)健康
- 健康醫療資源再多一點
- 女性病友團體的需求(增加)。
- 長者的醫療需求,需要交通接送服務,能更完善。
- 婦女相關疫苗比照健保(很多要自費太貴)。
(5)友善空間設備
- 哺乳室的設置再多一點。
- 針對親子廁所,希望尿布台需在堅固,擔心將嬰幼兒放上後有斷裂之疑慮。
- 增加汽車停車位。
- 增設女性運動空間、瑜珈有氧。
(6)其他
- 低收入戶資格太嚴苛,且工作人員態度還很不好,覺得需要改善。
- 提供給婦幼的相關設施太少,要加以宣傳考證補助宣傳。
- 期待政府規劃屬於婦女完整休息的假日,例如婦女節放假。
5.豐原婦女及新住民培力中心
(1)家務分工與照顧需求
- 增加臨托照顧,讓媽媽可以喘息,生育津貼、育兒津貼太少。
- 婚後育兒費用,提供更多經濟支持,生育津貼太少不足以支持我生小孩
- 希望育兒、生育津貼或補助提高
- 子女教育問題。
- 建議國小/國中增加職業探索的課程。
(2)就業與經濟
- 二度就業輔導:婦女能夠在離職後能夠順利二度就業,創造更友善的職場環境。
- 受訪者在OO股份有限公司的QA部門工作,因為上司有不合理的工作要求,使受訪者遭遇委屈。例如:員工又做錯事,上司會以威脅方式教育員工、公司安排的家庭日是可以讓員工休息的,但上司卻不讓員工休息。受訪者希望能夠有一套保障勞工權益的制度,那將會對受訪者有所幫助。
(3)社會參與
- 陪伴長者行動、出遊補助:如有一筆長者出遊津貼,能夠提升長者社會參與的意願。
- 穿搭長輩:多數長者因年齡增長,容貌沒有像年輕時亮麗,導致沒有太注重穿著,如能提倡並開設課程,提升長者自信心
- 世代融合、青銀共居:現代年輕人對老人家的歡感不好,刻板印象去評論長者,應改善這樣環境。如果能有「世代融后、青銀共居」的社區環境,讓長者與年輕人與小孩共同居住,提供各種活動,創造互動環境,不僅可以讓年輕人對長者改觀,甚至讓長者能夠不孤單,有人陪伴的感覺,找到價值。
(4)健康
- 子宮抹片檢應擴大年齡(25y以上),補助九價疫苗(HPV)。
- 加強女性在婦科內診時的隱私設定。
- 針對婦女子宮頸抹片檢查,婦女乳房攝影檢查的年齡可以提早,因為目前女生都普遍早熟,公費流感的年齡也提早。
- 針對就醫時的困擾,希望醫生不要用「疑似…的病」造成患者恐慌,並藉以推銷保健食品,來賺取營利,最後診斷出來,發現身體是健康的,造成困擾。
(5)友善空間
- 公共空間設置哺乳室的空調設備很重要,自己曾是親自哺乳者,有時空間只有電風扇,哺乳過程不舒適。
- 希望提升哺乳室數量、更新硬體設備,
- 婦幼停車位增設或管制,常常會有沒證的車子占用車位,而且婦幼優先車位佔所有停車位的比例懸殊。
- 無障礙坡道增加,對懷孕婦女或有小孩的婦女增加友善空間,推娃娃車不方便。
- 針對為女性提供的空間,可以再多宣傳,不然不知道如何使用,也不知道在做甚麼。
(6)福利資源管道與宣傳
- 中高齡網路使用:讓長輩學習如何使用3C產品,藉此了解各項福利或補助資源。
- 社區對婦女的活動可多宣傳,提供婦女喘息空間。
- 社區資訊站:雖然網路使用很方便,但對於長者來說過於複雜。如有一個網路平台是專門提供各項補助資源的管道,讓長者一看就懂,並瞭解如何申請,這樣才不獲出現有資源不會使用的狀況。
- 補助放鬆,不要太嚴。
- 講了也做不到,我有需求但又不符合資格,條件難以達到,補助錢不夠多。
(7)其他
- 新住民來台適應:可提供語言輔導、認識臺灣文化。
- 輔具提升:輔具目前在大多數人的觀感中不太好,被掛上只要是坐輪椅就是不健康的人士,以至於多數人排斥坐輪椅出門。如果能夠將輔具重新設計改良並美化,加強宣導輔助之重要性,這樣能讓行動不便的人願意走出家門,且可以讓社會氛圍更加友善。
6.大甲婦女及新住民培力中心
(1)就業與經濟
- 不要只會給福利,教婦女賺錢,勇於工作比較實際。
- 工作時間彈性,可接送小孩。
- 退休後就業服務及生活規劃。
(2)人身安全:希望當地警員能確實執勤,減少飆車族影響夜間睡眠品質與用路安全。
(3)健康
- 加強生育檢查。
- 清水空屋多可改裝利用肺部醫療檢查室。
- 醫療充足的安養宅(中高齡需要的服務)。
(4)友善空間設備
- 停車位再增加。
- 推廣女性使用空間。
- 增設哺乳室及婦幼優先車位。
- 騎樓行人很不方便,商家佔用或機車亂停。
(5)其他:65歲婦女福利全齡降至60歲。
7.東勢婦女及新住民培力中心
(1)家務分工與照顧需求
- 50歲的婦女也可以享有居家服務的補助,雖還未到退休年齡,但體力下滑,例如:處理家務。
- 生育補助多一點
(2)人身安全:女性夜間車廂都是男生或學生,並不友善,可以有更好的改善方法。
(3)健康
- 偏鄉地區醫療資源較不充足。
- 醫療資源不充足,有重大傷病都需去市區,費時費力。
8.烏日婦女及新住民培力中心
(1)家務分工與照顧需求
- 多提供育兒補助,包含津貼、公共場地等。
- 提升幼兒照顧資源、品質、量能進而提升生育率。
- 照顧孩童配套措施(暑假、課餘)。
- 加強老人照顧措施。
- 安親班補助。
(2)就業與經濟
- 提升女性價值感,增加工作機會。
- 提供就業機會,多請一些員工,讓女性員工有更多時間照顧孩子。
- 就業資訊不流通,資訊傳遞需提升。
(3)友善空間
- 中高齡使用公共運輸安全性需提升。
- 公共女廁可增加。
- 增設女廁,兒童活動空間。
- 政府提供退休婦女場所使用,婦女提供回饋社會機會提高自我。
(4)福利資源之宣傳:政府婦女服務資源無特別宣傳,並不知道有什麼特別針對婦女服務所提供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