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令2成無效 婦團:必要時「可申請居住庇護所」

發佈日期:
2025-08-04
文章分類:
新聞分享

保護令2成無效 婦團:必要時「可申請居住庇護所」

保護令2成無效 婦團:必要時「可申請居住庇護所」

▲兇嫌劉嫌曾拒收保護令,犯案後於宜蘭五結落網。(圖/記者黃彥傑翻攝)

 

●「保護令」有效佔8成

杜瑛秋接受《ETtoday新聞雲》訪問分享,根據過往案例,「保護令」對8成以上的個案有效果,可以停止或降低暴力行為,因此一般來說,還是會鼓勵遭遇「親密關係暴力」的受害者要聲請保護令。但有2成左右的情況,可能無法有效預防,通常是施暴者或加害人有情緒控管問題,有反社會人格、容易衝動等情形。

杜瑛秋表示,保護令多達16款,不確定谷女聲請的是哪一種,但多半是禁止跟蹤、騷擾、施暴;也有要求遠離、遷出的保護令,施暴者會被要求遠離被害人一定距離,並不得出現在對方的居住處、學校、工作地點等。若違反將遭公訴罪起訴,可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

婦女救援基金會過往看過許多「分手暴力」案例,很多被害人可能沒聲請保護令;而在發生憾事的案件中,不少加害人是預謀型,先買好兇器預藏,待求和失敗就施暴。

其他指標還包括可能有「施暴紀錄」,例如曾經跟騷,甚至數位性暴力、有前科、吸毒等。或者有「高壓控制」,例如情人不按照自己心意就暴怒,有人去接女友下班,對方晚了幾分鐘出來就大發脾氣。還有在「公共場所施暴打人」,通常具反社會人格,不怕警察等公權力。

▲面對恐怖情人、親密關係暴力,婦女救援基金會也提出建議。(圖/婦女救援基金會)

上述跡象只要符合1至2項,甚至多達3、4項,都可能是「危險情人」。如果是評估分數具有高危險,或者已面臨「親密關係暴力」,杜瑛秋建議要以人身安全為優先,漸進式的「安全分手」,可以諮詢113專線,或是向婦女救援基金會、勵馨基金會、現代婦女基金會等單位諮詢求助,討論因應策略。

反之,不是屬於高危險分數,社工人員也會與被害人進行「人身安全計畫討論」,提醒可能的風險。被害人與周遭親友,也需要留意、共同協助預防暴力。

 

全文請見 M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