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地下無人機工廠:烏克蘭女性自組產線,焊接民間與前線的距離

發佈日期:
2025-08-30
文章分類:
新聞分享

在這裡,一群女性正低頭專注於桌前,將零件逐一組合成無人機。對她們來說,這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在戰爭中生存與抵抗的方式。

真實位於地下的地下無人機組裝工廠,幾乎全由女性主導、女性就業。(為維護受訪者安全,本圖經變造處理) 圖/曹雨昕攝

真實位於地下的地下無人機組裝工廠,幾乎全由女性主導、女性就業。(為維護受訪者安全,本圖經變造處理) 圖/曹雨昕攝

▌國防工業的女性

過去從事行銷工作的Daria,戰爭的爆發改變了她的人生。2024年10月她發起了「Women in Drones」(無人機產業的女性)計劃——旨在幫助女性學習無人機的組裝,並提供她們更多的就業機會。

一開始的課程都是免費的。在兩週的訓練中,包含一週的介紹:無人機、焊接以及組裝電池和零件,第二周則是不斷地練習和調整,直到最後通過測驗。結業後,她們可以留在這間工廠工作,或選擇去其他工廠。

「她們是自由的。」Daria表示。

參與的女性背景各異,有的人之前從事公關,有的人是收銀員,還有的曾在食品工廠工作。

Daria的觀察並非特例。隨著戰爭時間拉長,越來越多女性加入國防體系。根據國營軍工集團「烏克蘭國防工業」(Ukroboronprom表示),員工中有38%是女性,私營無人機製造商則指出,戰時女性進入產線的比例甚至更高,雖然未有精確統計,但普遍認為私營部門女性勞動力的比重已超過國營工廠。軍隊方面,根據烏方數據,目前約有7萬名女性服役,涵蓋醫療、技術與無人系統等職務。

 

 

除了成為戰場的士兵,烏克蘭女性也紛紛加入軍隊其他職務效力。 圖/美聯社

除了成為戰場的士兵,烏克蘭女性也紛紛加入軍隊其他職務效力。 圖/美聯社

為抵抗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無人機產業快速擴張,更希望實現「家庭即工廠」。圖為受訪者Ilona側影,當她談起還在俄佔領區的父親,一方面為他的平安高興,但語氣中仍帶著些許惆悵。 圖/曹雨昕攝

為抵抗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無人機產業快速擴張,更希望實現「家庭即工廠」。圖為受訪者Ilona側影,當她談起還在俄佔領區的父親,一方面為他的平安高興,但語氣中仍帶著些許惆悵。 圖/曹雨昕攝

 

全文請見 聯合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