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父紀念館跨界座談會!重溫台灣職業女性性別平權史
國立國父紀念館114年與台灣國家婦女館、婦女新知基金會,攜手於8月策辦「開麥啦!她們的故事,我們繼續說—影像×漫畫×法律,她們用行動寫下的性別平權史」計畫,透過三場結合漫畫、法律及影像跨界內涵的座談會,邀請大眾一起回顧台灣鮮有人知的性別平權歷史。
國父紀念館秘書羅美鎮表示,非常榮幸邀請大家一同參加由呂榮海律師所著《她們為何不能結婚》再版新書座談會,一起回顧台灣在性別平權運動中的重要里程碑。國父紀念館一直以來致力於推動文化平權與性別平權,對此議題也持續高度關注。回顧三年前,適逢本館落成五十週年,我們推出了國父紀念館大戲《仁愛路六號》以及建館五十週年館史特覽,特別呈現了1985年本館服務員爭取工作權的故事。這些努力後來也獲得行政院「性別平權創新獎」的肯定。因此在112年起本館便與台灣國家婦女館及婦女新知基金會合作,陸續舉辦多場研討會與座談會,希望藉此讓大家彼此交流經驗,持續深化與拓展台灣的性別平權議題。
該場講座特別邀請到1985年「十信結婚‧退職金訟案」的當事人臺北市第十信用合作社女課長楊麗君,親身分享當年因結婚被迫辭職,雇主違反約定未給退職金,勇敢挺身而出爭取權益的過程,當時她也獲邀在台灣電視公司「夜來客談」對談,引起民間輿論關注。呂榮海律師雖然當年與楊麗君女士不相識,但聽聞此案深感台灣職業婦女工勞動權益之脆弱,於1986年寫下《她們為何不能結婚——十信結婚·退職金訟案評析》,從法律正義的角度,重新思考正義、工作權益的實踐,引發高度迴響。呂榮海律師表示,對於現在的年輕人而言,可能很難想像台灣曾經發生過這段歷史,但這確實是台灣四十年前職場的常態。時隔多年重新出版這本書,是希望這段台灣勞動法與性別平權史上的歷程,也能持續被討論。
此外,曾經參與起草「男女工作平等法」(「性別平等工作法」的前身)草案的潘正芬律師也提及了爭取法律上婦女工作權及投入婦女運動的過程。而在主持人台北市婦女新知協會理事長袁秀慧律師的穿針引線下,讓不同世代的性別議題能交織對話。在場的觀眾反響熱烈,不少人深受觸動並表示,很難想像四十年前的台灣職業婦女竟要面對如此艱難的處境。我們如今所擁有的權利是如何一步步爭取來的,讓人更加珍惜眼前的權益。眾人在自由溫暖的氛圍中,透過跨世代與跨領域的對話與分享,不僅串連了不同年代的生命經驗,也讓大家對台灣的性別平權有更深刻的認識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