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職場為何沒有「生理假」?──從法規、文化到企業行動的全方位檢視

發佈日期:
2025-09-05
文章分類:
新聞分享

日本職場為何沒有「生理假」?──從法規、文化到企業行動的全方位檢視

即便日本部分企業有生理假,但實際的使用率仍不到一成。

Photo Credit:polkadot_photo@Shutterstock

日本職場長年缺乏「生理假」制度,多數女性即使身體不適,也因文化壓力與職場氣氛選擇隱忍。本文從法規、企業政策與員工實況切入,檢視日本在推動性別友善職場上的進展與限制,並介紹花王以「衛生棉進職場」為契機,嘗試翻轉企業文化的實踐行動。

隨著勞權日益受到重視,打造友善女性的職場環境也是一項重要議題。其中,女性因生理期所承受的身體不適,導致間接影響工作表現的狀況,也曾在台灣引起討論。

台灣的《性別平等工作法》中,雖有保障女性在生理期時可適度請生理假,但我仍然聽到部分在台灣職場打拚的朋友抱怨,即便有實質配套,有時還是得看上司或同事的臉色,實際上仍難以請假,或為了工作進度與績效,最終選擇維持上班。

而相比起台灣,更偏向父權社會的日本,如今的職場環境又是如何呢?

日本法律沒有實質的「生理假」保障

近年來,日本政府為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除了透過政策改善整體勞動環境外,也極力倡導對女性友善的工作環境。例如,政府除了保障女性產休的權利外,也加強推動企業裡女性管理職的比例,但很可惜的是,針對女性生理期恐會帶來的身體不適,尚沒有較積極的作為。

日本《勞動基準法》雖規定,雇主不得強行讓因生理期請假的員工繼續勞動,但並沒有像台灣有法定「生理假」規範。因此,目前日本除了少數大企業為拉攏人才,會特別提供女性員工生理假的「福利」外,大部分企業是沒有生理假的。

生理期會影響工作,但女性卻「不敢請假」?

究竟生理期是否會影響工作表現?日經 PB 綜合研究所針對 20 至 40 歲的女性,進行了一項「1,956 名職業女性的生理困擾、工作與生活」調查。

結果顯示,有高達 75% 的女性認為生理期會導致「工作效率下降」,其次是「失誤增加」,這表示大多數女性在生理期間感受到生產力的減退。此外,每次生理期平均影響工作 4.85 天,換算下來,一年約有 60 天受到影響,這對長期的職場表現無疑是一大挑戰。

有趣的是,即便日本部分企業備有生理假制度,但實際的使用率仍不到一成

不只短期工作進度,對長遠職涯發展也有影響

生理期間的不適,不僅會衝擊生產力,其實也影響了女性對職涯的長遠規劃。

 

企業可以怎麼做?

一、提供治療支援與生理相關培訓

二、推動更靈活彈性的工作模式

 

全文請見 換日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