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獨居者少 14 小時自由】職業婦女工作育兒兩頭燒,政府和企業如何把她們從「時間貧窮」救出?

發佈日期:
2022-02-18
文章分類:
文章分享

職業婦女夾在工作與育兒之間,時間根本不夠用。有時她們寧願熬夜,也想要榨出一些與自己相處的空閒。「時間貧窮」不僅是當今社交科技發達年代的通病,更是照護者女性的困境。有哪些政府和企業搬出育兒友善的措施,緩解媽媽們的重擔?

時間貧窮問題嚴重,家長好緊繃

發表在科學期刊《自然人類行為》(Nature Human Behaviour)上的一份研究顯示,大多數人們感覺到持續不斷的「時間貧窮」,會產生嚴重且眾多影響,包括降低幸福感、損害健康與生產性等。

這樣的問題尤其發生在家長,2018 年英國國家統計局統計,跟 15 歲以下小孩的同住的成人,比起獨居者每週少 14 個小時的休閒時間。

我們生活的年代極度強調生產性。「永遠待命」的文化充斥在生活細節,人們越來越難劃分上、下班,育兒時間也變得更緊繃。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包容倡議(The Inclusion Initiative)總監勞登(Grace Lordan)表示,「現在很難找到不覺得自己時間貧窮的人了,我們全天候生活於科技中,人們經常感覺到自己需要對工作、家庭與朋友隨傳隨到。」現代家長的週末,不再只是開了門放小孩衝出去。這些轉變非常根本地改變我們認知與感受時間的方式。

新冠疫情強化了時間貧窮

新冠疫情強化了時間貧窮的問題。2020 年哈佛商學院的報導指出,封城的最初階段,平均單日工時增加了 48 分鐘,許多職業婦女也在「照顧學童」與「在家上班」間喘不過氣。壓力和憂鬱襲向體力透支的父母,美國婦女的勞動市場參與率達到 30 年來最低,因為媽媽在工作與家庭的兩難間,選擇辭職。

 

職業婦女夾在工作與育兒之間,時間根本不夠用。有時她們寧願熬夜,也想要榨出一些與自己相處的空閒。「時間貧窮」不僅是當今社交科技發達年代的通病,更是照護者女性的困境。有哪些政府和企業搬出育兒友善的措施,緩解媽媽們的重擔?

時間貧窮問題嚴重,家長好緊繃

發表在科學期刊《自然人類行為》(Nature Human Behaviour)上的一份研究顯示,大多數人們感覺到持續不斷的「時間貧窮」,會產生嚴重且眾多影響,包括降低幸福感、損害健康與生產性等。

這樣的問題尤其發生在家長,2018 年英國國家統計局統計,跟 15 歲以下小孩的同住的成人,比起獨居者每週少 14 個小時的休閒時間。

我們生活的年代極度強調生產性。「永遠待命」的文化充斥在生活細節,人們越來越難劃分上、下班,育兒時間也變得更緊繃。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包容倡議(The Inclusion Initiative)總監勞登(Grace Lordan)表示,「現在很難找到不覺得自己時間貧窮的人了,我們全天候生活於科技中,人們經常感覺到自己需要對工作、家庭與朋友隨傳隨到。」現代家長的週末,不再只是開了門放小孩衝出去。這些轉變非常根本地改變我們認知與感受時間的方式。

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策略、創新與科技院」的院長湯米克(Aleksander Tomic)表示:「時間貧窮嚴重影響了照顧者,貧窮者亦然。沒辦法為小孩、老人或者病患僱用保母與看護的家庭,會花大量時間在照護或者各種不同的看診。照護工作大多都是由女性負責,即使她們與伴侶生活。」

研究顯示已發展國家的女性每天花上 2 倍的時間,在執行如烹飪、打擾、育兒等免費勞動,發展中國家的婦女則是花 3 到 4 倍的時間。

除了能見的照護勞動外,也別忘記「隱形負擔」,比如情緒與認知勞動(藉由智能來換取所得),包括安排餐點,或者聯絡玩伴等等,這些都是隱藏起來,卻關係到生產與成長的經濟行為。

新冠疫情強化了時間貧窮

新冠疫情強化了時間貧窮的問題。2020 年哈佛商學院的報導指出,封城的最初階段,平均單日工時增加了 48 分鐘,許多職業婦女也在「照顧學童」與「在家上班」間喘不過氣。壓力和憂鬱襲向體力透支的父母,美國婦女的勞動市場參與率達到 30 年來最低,因為媽媽在工作與家庭的兩難間,選擇辭職。

克萊門森大學(Clemson University)「行為、社會與健康科學學院」的助理教授莎拉艾浮卡(Iryna Sharaievska)表示:「原有的家長支持系統因為疫情而消失,時間貧窮的狀況加劇。」她擔心時間貧窮的狀況,未來只會更嚴重。「當今社會不斷對於生產性、表現水平、家長的參與和責任等,提高期待值。我們對全能家長抱以掌聲。在媒體與社群平台中,達成一切的超級媽媽變成努力的目標,這把政府、雇主與社區的缺席正常化了,責任全丟到媽媽身上。」

要減少時間貧窮的落差,除了政府與雇主改變外,也需要為媽媽或主要照顧者提供清晰的政策。「政府需要創造政策支持家長,譬如保證特休假、育兒假、家務假等,而這些不能只是被視為『一生一次』的機會。單親媽媽、低收入家庭與偏遠地區的家庭,都需要更多協助。雇主一定得創造員工可以不用害怕被辭退,且可以滿足他們需求的環境。」

鼓勵員工休息和育兒的政府與企業

台灣願意讓時間貧窮的媽媽喘息嗎?從特休假來看,還有進步空間。

台灣《勞基法》規定,勞工工作 6 個月以上 1 年未滿者,有 3 日特休假;2 年以上 3 年未滿者,10 日,其他依年資最高加到 30 日。日本則是在勞工工作滿 6 個月後,始得特休 10 日,接著每滿一年加 1 天。韓國則是對工作超過 1 年 80% 時間的勞工,給予特休 15 日。

歐洲則更勞工友善。德國一年特休 24 天;英國有 28 天,法國 25 天、瑞典 25 天等,而且這些特休假都不限年資。歐亞一比較,資淺的亞洲勞工會比歐洲勞工少了 10 天以上的特休。

全文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