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出有影「防疫照顧假」請不請?家長頭好大!
桃園市、高雄市疫情嚴峻,公私立幼兒園皆延後開學一周,家長如有照護需求可申請「防疫照顧假」,但家長敢不敢請?請不請得起?職場文化和雇主是否願意全額支薪,都是考量。
「家長一聽到延後開學,根本哇哇叫」全國教保產業工會理事長簡瑞連觀察,工會在高雄經營的兩間非營利幼兒園,仍約有六分之一幼童因家長無法自行照顧而被送托,鄰近加工出口區的前鎮分校,送托人數更比市區裡的三民分校多了兩倍。
婦女新知基金會在2021年7月到8月,也就是學生放暑假期間,曾舉行線上問卷調查,詢問民眾在5月本土疫情爆發實施三級警戒後,受僱者是否請過「防疫照顧假」?回收問卷有效樣本數460份,當中近8成勞工表示,職場有「防疫照顧假」這個選項,但大部分是無薪假,僅16.2%的受雇者請假有薪水。
動畫/曾芯敏
我國「防疫照顧假」未強制雇主給薪,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洪惠芬指出,這反映了勞工階級問題,通常企業規模較大、福利較佳,或家長本身教育程度高、能力資本較好,才可能請到有薪水的「防疫照顧假」;單親、藍領基層勞工就容易陷入「顧小孩」或「餓肚子」二擇一的困境。
中壢國中一名張姓學生說,停止到校期間,他都獨自在家視訊上課,因為媽媽是單親家長,在餐飲業領基本工資賺錢養家,不論是本土疫情爆發,還是這回桃園Omicron疫情燃燒、學校因應停課,媽媽都「堅持要上班」,但家裡沒大人,基本上都在玩,「 完全不會把心思放在線上課程。」
該份問卷調查亦顯示,請過「防疫照顧假」的受雇者高達92.54%為女性。洪惠芬認為,「防疫照顧假」除反映勞工階級,再來就是性別不平等,在傳統觀念中,照顧責任多落在女性,加上女性平均薪資低於男性,當家長雙方都沒能請到有薪假,往往是選擇犧牲「媽媽」、由太太向雇主開口請假。
農曆年前,桃園市中壢區的西堤餐廳群聚,內壢國小有學童一家4口因用餐確診,學校消毒停課,身為該校家長的桃園市產業總工會理事葉佳賢說,他工作的藥廠無支付「防疫照顧假」薪資,為減少經濟損失,只好由薪水較低的太太,請假在家照顧小孩。
全文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