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邊女孩/家會殺人?當身障家庭只剩下愛也只剩下彼此

發佈日期:
2022-03-31
文章分類:
文章分享

還記得家族聚會上,大人們聊孩子的近況是讓氣氛快速熱絡的話題之一,但是總有一群小孩是被排除在外的,例如身障兒童。如果家中有「這樣的」小孩,大人們的態度大多低調,且不會主動提起,像是心中有一塊石頭而不是寶玉。

也因為身障孩子出門總會面臨種種麻煩,甚至不一定能出席這麼多人的聚會,就算偶爾有親戚關心,最後卻只會陷入尷尬的局面,匆匆的以「保重健康」結尾。

多數身障兒童的父母或家人,總扮演著沉重的照顧者角色,雖然障礙者的健康情況各有不同,但通常「只要活下去」是大家共同的心願。所以當別人煩惱要給孩子補習或學什麼才藝時,身障兒童的父母卻往往只期望孩子能少點病痛發作、少點意外發生。

這樣看似非常包容的情感,其實來自消極和無奈的價值觀。

身障兒童的父母或家人,時常認為家中有這樣的孩子是矮人一截、不可述說、是必須低調的。也覺得照顧這樣的孩子是麻煩的、自己是福氣不足的。他們忘了對於有夢想和學習力的孩子而言,一旦缺乏成就感、缺少了被肯定的生活 ,無疑也失去了「活下去」 的動力。

Photo by 愚木混株 cdd20 on Unsplash

 

社會對障礙者的歧視、不被鼓勵的親密關係

我的母親曾說:「不要去畢業旅行吧!會帶給老師同學很多麻煩!」父親也曾說 : 「妳最好不要談戀愛也不要結婚!因為身障者很少被人接受。」

負面關係的導火線當身障者和家人只能彼此依賴

我的爸媽向來期望我做個「不要添麻煩」的孩子,再三告誡我,如果我和同學出去或參加畢業旅行,會帶給老師和其他人多大的麻煩。這樣一次次的警告,使我越來越遠離同學,幾乎成為班上的「特殊人物」和邊緣人。再加上我不斷進出醫院,到後來已經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在當學生還是病人?

...

 

全文請見:多多益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