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與職業:「生理假」會改變職場嗎?
- 阿里·弗朗西斯 (Ali Francis)
- BBC Worklife
2022年6月13日
圖像來源,GETTY IMAGES
越來越多公司響應號召,凖備提供「生理假」,但一些批評人士仍持懷疑態度。
生理假在世界各地以各種形式存在了至少一個世紀:蘇聯在1922年、日本在1947年、印度尼西亞在1948年引入了國家政策。但在傑西居住的美國等許多大型全球經濟體中,這仍然很罕見。不過,隨著世界各地越來越多公司開始引入,支持這項福利的運動正在興起。
如果被廣泛引入,月經期的女性、跨性別者和非二元性別工作者將受益:在最需要休息時,她們會有直接的途徑休息,於是在工作中會更快樂、更有效率,並且更容易留在勞動力市場。不過,由於月經假已經在全球流行,一些批評者認為,這種好處不公平,或者會進一步讓經期症狀患者蒙羞。
如果員工覺得自己需要請生理假,那麼這對她們是有所幫助還是會成為職業阻礙呢?
感到被尊重
引入這些政策的想法正在一些傳統上不為經期員工提供支持的國家傳播。
澳大利亞是優先考慮這一福利的國家之一。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必要的;疫情導致澳大利亞勞動力市場萎縮,所有企業都在尋找留住人才的方法,而假期是一種令人渴望的福利,可能有助於保持員工的忠誠度和參與度。
2016年,克魯克斯在她的性別平等機構引入了12天的月經和絶經假,此前一年,她對大約3500名月經期間的人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58%)最擔心的問題是找時間休息。此後,該組織發佈了月經假模板和其他資源,以幫助各行各業的人去這麼做(最近的例子包括非盈利的澳大利亞潛水員認證計劃和退休基金Future Super)。克魯克斯說,信託基金收到的希望安排假期的企業諮詢數量急劇上升。
28歲的露西來自墨爾本,是一名公關經理,她在2021年5月加入了一個月經假組織,親身體驗了這些政策的好處。儘管露西並不是每個月都需要休息,但她在幾次月經期的第一天使用過這個政策,當時她經歷了「非常嚴重的絞痛」,再加上一陣陣的疲勞和抑鬱,讓她「難以集中注意力」。
她表示,僱主的計劃提供靈活的工作安排和每年額外12天的帶薪假期,建立了一種「信任和誠信」的文化。正是這種觀念——「你是自己的身體、需求和生活的專家」——驅使她在需要的時候花時間恢復。
獲得月經假也激勵露西在工作時間更努力地工作,也讓她更有可能向其他人推薦她的工作場所。在過去的工作中,露西感到堅持下去的壓力,而現在她感到「深受尊重」,她說,「這種感覺不僅是被當做工作中的一副胳膊和腿,而是當做一個完整的人」。
全文請見 BBC Work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