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男性騷擾事件,沉默只會讓慣犯繼續行惡/罔市
by 江妙瑩
沒有什麼情面價值高過孩子的人權,沒有什麼慾望可以侵犯孩子的身體
「我比較想玩你」、「要不要一起洗澡」、「要不要吹(口交)」?當我們聽到男性講師對任何女性或少女說出以上性邀約的話或者撫摸下體的動作時,我們很直覺的認為,這名女性遭受了權勢性騷擾或者強制猥褻的侵害;為什麼置換受害者性別為男性時,這名講師的言行立即轉向成「愛說笑話,葷素不拘」?若忽略男性也可能是性暴力受害人的事實,沉默冷處理只會讓性騷擾、性侵害慣犯繼續行惡。
為使兒少相關工作的業師有紀錄可查,民團建議建立兒童工作證制度。Photo by Avel Chuklanov on Unsplash
「沒有什麼情面價值高過孩子的人權,沒有什麼慾望可以侵犯孩子的身體」這是文字工作者臥斧為作家陳昭如著作《沉默的島嶼:校園性侵害事件簿》所寫的推薦序,揭示孩子的身體自主權高於大人們的一切情感慾望、價值觀。該書同時提及學校往往因「維護校譽」或「減少麻煩」等理由,以致申訴的孩子常出現「講了也沒有用」的無助與無奈,使得保護孩子享有快樂受教權益的校園,竟成了性暴力加害人縱慾的社會死角。
由於民間團體鍥而不捨的關心與倡議,終於在 2009 年促成立法院修正教師法,訂立「狼師條款」──性侵學生的老師一律解聘,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學習反抗代表威權的老師對他的侵犯。
民團指控以兒少課程講師身分行侵害之舉
法令和制度都建置好了,孩子從此人身安全無虞?最近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台少盟)、人本教育基金會(人本)連袂揭發一件兒少集體遭受性暴力事件,發生時間長達 7 年甚至更久,且遍及全台,已知有 8 人受害。台少盟及人本指控台南市政府前副發言人兼機要秘書易俊宏,利用擔任性別平等議題或兒少權利課程、營隊講師或工作人員身分之便,有多起猥褻、性騷擾未成年人的案例。
民團建議建立兒童工作證制度,提供與兒少相關的工作有紀錄可查
當政府提供的職務變成犯罪工具,再加上性騷擾或性侵害的發生經常處於二人私密環境,特別當受害者為男性時,囿於男強女弱的性別刻板印象,使得受害人更難以啟口。若果加害人因為違反「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被開罰,人本指出,因為不是每一個公私立單位都能查詢到紀錄,所以沒辦法防堵他未來再擔任接觸兒少的工作。這也是促使台少盟及人本在出面指控的第一時間,選擇公布加害人姓名的重要因素,呼籲更多受害人安心站出來舉發進而獲得協助及支持,也希望運用輿論壓力不再有下一個受害者。
他們同時建議行政院參照澳洲兒童工作證(Working With Children Check, WWCC)制度,讓每一個和兒少相關的工作,都可以有基本的確認,避免有暴力犯罪、性犯罪、性騷紀錄的人,擔任與兒少相關的工作。...
...
全文請見: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