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育兒福利佳、鼓勵父母都請育嬰假──為何當「職業婦女」,仍然沒那麼簡單?
德國擁有歐洲國家中數一數二完善的育兒福利,在這樣的環境下,有小孩的職場女性如何做職涯規劃?她們在事業和家庭上如何做選擇?
本文將介紹德國的育兒福利,同時也訪問請完一年育嬰假、剛回到職場工作的德國顧問 Sarah,分享台灣人在德國懷孕、生產和育兒的經驗。
懷孕的員工最大?
根據德國的政策,懷孕的女性可以請 14 週的產假(產前 6 週、產後 8 週),產假期間可以領全薪。在德國,懷孕職業婦女的權益很受重視,如果工作上碰到可能對胎兒造成風險的事情──例如搭飛機出差,都可以請雇主排開。
在德國,懷孕職業婦女的權益很受重視,如果工作上碰到可能對胎兒造成風險的事情──例如搭飛機出差,都可以請雇主排開。
育嬰假和育兒津貼
在德國,父母可以一起請 14 個月的育嬰假。請育嬰假期間,政府會根據父母的薪資水平發放育兒津貼,也就是所謂的「父母金」(Elterngeld)。每個人一個月 300-1,800 歐,而且免稅。
至於育嬰假,一個人最長可以放到 3 年,兩個人都放的話就是 6 年,但育兒津貼最多只會給 14 個月。育兒津貼可以根據父母的需求來調整金額和領取時間,例如有些人會選擇育兒津貼金額減半、但是領 28 個月。
在文化方面,德國部分比較保守的地區還是有「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因此偏好女性請假在家照顧小孩,而不是男性。另外,德國同樣有祖父母幫忙照顧孫子的情況,雖然也許不像華人那麼普遍和理所當然,但當家人需要支援的時候,祖父母還是會伸出援手。例如 Sarah 老公的姐姐生了三胞胎,一個人忙不過來,她的媽媽就一起幫忙照顧。
育兒福利佳,不用擔心養不起?
根據 Asher & Lyric 網站在 2020 年做的評比,德國和北歐五國是歐洲「最適合育兒的國家」。在德國,孩子從出生到 18 歲為止,都會受到國家的照顧。除了前面提到的育嬰假和育兒津貼,有孩子的家庭還可以領「兒童金」(Kindergeld),每個月 200 多歐元,能一直領到孩子 18 歲。另外,德國的公立學校是免費的,所以父母也不需要負擔學費。基本上,在德國不必太擔心養不起小孩。
不過,完善的福利制度來自高稅率,且收入越高、繳的稅也越多。以育兒津貼為例,雖然是按照薪資水平發放,但最高不會超過 1,800 歐元。對於收入很高的人來說,請育嬰假不一定是划算的選擇。
全文請見 換日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