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英媽媽想上班》:不是「不夠堅強」!高學歷女性重返職場,被什麼困住了?
Photo Credit:Shutterstock
這些困境並不是來自女性的「不夠覺醒」或「不夠堅強」;相反地,困境的背後往往有著系統性的因素,菁英媽媽們,其實是被更綿密的網給困住了。
《菁英媽媽想上班:美國頂尖名校女性重返職場的特權與矛盾》(Opting Back In: What Really Happens When Mothers Go Back to Work)這本書,對於高學歷女性離開職場、回歸家庭育兒的現況和生命歷程,提供了與大眾習慣的「以個人優勢解決公眾議題」相當不同的討論觀點。
《菁英媽媽想上班》亮點分析
在《挺身而進》和《選 3 哲學:聚焦 3 件事,解決工作生活兩難,搞定你的超載人生》這類給成功女性的秘笈中,它們傳遞的訊息比較像是:請妳跟我這樣做,嫁個好老公、家事外包、找一個全職保母(甚至三個、五個),然後妳就可以全力衝刺事業,獲得人人稱羨的美滿人生。
讀者大受勵志故事鼓勵之餘,往往忽略這些人擁有的資源其實比她們在書籍中願意透露地多更多。《菁英媽媽想上班》這本書卻指出,確實,相關策略被廣泛地使用,然而家事外包同時被定義為「家務特權」,實情也不一定那麼甜美,且社會學家最終也提出了批判和反省。
不過,這些批判可能也會帶來閱讀時隱約的「不適感」(discomfort)——我都還沒搞定自己的問題,你居然要我為大眾倡議、負責?我自己還在辛苦奮鬥中,還得同時被社會學家認定是使大眾不能進步的原因之一?只能說作為女人,即使受了高等教育,仍然「很難」。
《菁英媽媽想上班》談女性職涯發展,也兼談當代密集親職的教養挑戰。我喜歡書籍切入的角度,它不僅提供觀點,也讓人感到被同理。這些困境並不是來自女性的「不夠覺醒」或「不夠堅強」;相反地,困境的背後往往有著系統性的因素,菁英媽媽們,其實是被更綿密的網給困住了。..
《菁英媽媽想上班》指出,和同等學經歷的伴侶共組家庭,對於女性職涯的發展卻常常是阻力。
中上階級的家庭,因為社會結構和當代工作型態,最後經常演變成「會賺錢的爸爸提供經濟資本,懂社交、懂教育的媽媽負責社會文化資本」,以維持中上階級的家庭地位——作者指出這是階級複製的特權。
全文請見:換日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