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人堂-烏烏/女人乳房不是國家的KPI:母嬰親善政策不該侷限於母乳哺餵

發佈日期:
2022-07-10
文章分類:
文章分享

2001年政府為了達到WHO提出「6個月前純母乳率50%」的指標,政府全體總動員發動母嬰親善政策。原是媽媽與寶寶之間親密的母嬰連結時光、依附關係構成的哺育,竟變成只講求「母乳哺餵比率」的數值。示意圖。 圖/美聯社

2001年政府為了達到WHO提出「6個月前純母乳率50%」的指標,政府全體總動員發動母嬰親善政策。原是媽媽與寶寶之間親密的母嬰連結時光、依附關係構成的哺育,竟變成只講求「母乳哺餵比率」的數值。示意圖。 圖/美聯社

日前無黨籍立委林昶佐在立院院會,針對許多婦幼診所與產後護理機構沉痾已久「推銷餵母乳、實則賺點數」,所謂的「母嬰親善政策」,對衛福部部長陳時中提出質詢。「母嬰親善」政策的檢討終於終於能進入國會殿堂討論。首先感謝林昶佐委員幫所有媽媽發聲。

 

母乳哺餵率不該只是講求績效的數字

誠如委員所說,2001年政府為了達到WHO提出「6個月前純母乳率50%」的指標,從中央衛生署(現為衛福部)到衛生所,教學醫院到產後護理中心,全體總動員發動母嬰親善政策。

透過24小時母嬰同室、禁止網路販賣配方奶粉以及鋪天蓋地的文宣,傳達「母乳好處多」、「餵母乳好輕鬆」、「給寶寶最好的」,以致讓任何沒有知識背景、相關經驗的人都敢對媽媽指手畫腳,說上一句:「母乳不是對小孩比較好嗎?妳為何不餵母乳?」

其實,英國皇家助產學會早在2018年就宣布,要尊重女性不想或不能哺餵母乳,若媽媽在獲得充分資訊後,決定以配方奶餵養嬰兒,就不該被譴責。別讓女性在照護新生兒的第一階段,就對自己的任何決定感到內疚。

該被檢討的從來都是母乳「政策」,而不是母乳

必須被強調的是,這些倡議絕對不是要反對母乳,我們反對的是只在意量化數字的哺餵率,而不在意媽媽感受的僵化政策。母嬰哺育不是只有「嬰」,還有一位活生生的母親。

執行面是否友善,首先要顧慮到媽媽與嬰兒的個體差異,女性的胸部不是水龍頭,打開就有乳汁。新生兒吸吮乳汁更不是大人在吸珍珠奶茶。

母嬰親善政策絕不能只關注母乳哺育率,當然也必須包含媽媽的身心狀況,產後低潮、產後憂鬱、漏尿、恥骨痛。此外,友善哺乳的職場氛圍,設計能自在地推著嬰兒車的安全道路、規劃完善的托育政策,都能讓媽媽自在且有力量地選擇親餵、瓶餵、混餵,重返職場還是在家育兒!

 

全文請見 鳴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