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知事宣佈將日文的產假「育休」改名為「育業」,象徵著價值觀正隨著時代推進
發佈日期:
2022-08-03
文章分類:
文章分享
為什麼倡議產假不叫假期、處女膜不叫做膜的改變,不該被認為是在浪費錢而已?
六月底,東京知事(類似市長)小池百合子宣佈將日文的產假「育休」改名為「育業」。
會要這麼勞師動眾的更改一個用詞,主要是在很多人印象中,只要有「假」聽起來就存有自己輕鬆、耽誤進度、不負責任的印象,使得多數人即便真的有事想請假時,總是壓力很大。
圖片|Photo by ねとらぼ on Yahoo Japan
為了協助當前國內願意生育者的家長,使他們有更多時間可以照護和陪伴子女,日本當前政策《育兒護理休假法》正在鼓勵男性請產假,一起分擔育兒責任,甚至推出了給男性的育兒手冊。
不過,雖然願景充滿了好意,但是日本厚生勞動省的調查數據發現,目前日本女性請產假的比率為 81.6%,男性卻僅有需求者 12.7% 願意請產假。
由此,育兒不是整個世代的事,而只是一對爸媽要克服的問題,這樣價值觀引導的社會裡,生兒育女者變少實屬必然。
「育休」到「育業」的轉變,其實代表的,就是日本社會正在透過意識教育,並要求企業認肯「育兒」的辛勞和價值性。
提出修改的小池百合子雖然面對到很多質疑,在統計了 3,000 人次的相關議題投票上,只有兩成的人認為,修改稱呼方式可以起到影響作用,但近四成五的人更為悲觀地認定,改名根本無濟於事,甚至有人認為她如此興師只為博一個名聲而已
全文請見 女人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