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願未來點亮角落微光| 聯合報71周年-SDG5 性別平權 跟騷法上路 性別平權跨大步
性別平等不僅是基本人權,更是永續社會的必要基礎。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女性曾遭遇丈夫或男性伴侶肢體或性暴力的比例在全球多達四分之一,在台灣,每5位婦女就有1人一生中曾遭到親密伴侶暴力以對。近年暴力手法轉移,數位性暴力和跟蹤騷擾案件更是層出不窮。
2021年、聯合報70周年時,我們邀請多位關注性別平權議題的行動家,為台灣的未來許下願望。台北市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杜瑛秋多年來推動數位性暴力、跟騷防制法案,盼終止性別暴力。台灣女性就業率和生育率在全球敬陪末座,彭婉如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劉毓秀倡議政府應建構友善育兒的工作制度,提升女性就業率和生育率,改善台灣少子化問題。
2022年,我們持續關懷許願人在全台各地的最新動向,記錄他們為實踐願望所付出的努力,也期待更多民間力量響應支持,讓改變在台灣發生。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18~74歲女性親密關係暴力終生盛行率為19.62%,代表每5位女性就有1人曾遭親密伴侶暴力對待。
------------------------------------
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杜瑛秋去年許願通過《侵害個人性私密影像防制條例》和《跟蹤騷擾防制法》兩法,也盼改變社會對數位性暴力受害人的指責氛圍。如今跟騷法已在今年6月1日上路,性私密影像防制條例則雖未立專法,但將修刑法相關條文,杜瑛秋說,這是刑法極大變革,不過她將繼續爭取立專法。
讓她也感欣慰的是,從婦援會近來接觸案例可知,開始有數位性暴力受害人認為錯不在己,支持而非指責受害人的周遭親友也越來越多,更樂見教育部去年起投入防範數位性暴力教育。杜瑛秋說,婦援會今年將把宣導重點朝向潛在的加害人,做好提前預防。
跟騷法上路,猶如回應杜瑛秋的許願。杜瑛秋說,這將協助許多受害者,例如近來高鐵女員工遭同事跟騷案,依照性騷擾防治法,受害人向警方報案後,須由被告公司調查該人究竟有無跟騷,結果因高鐵說沒有,導致受害人持續遭騷擾,產生心理恐懼。
杜瑛秋表示,跟騷法上路後,受害者只要報警,相關單位就可對被告發書面告誡令,受害者也可要求保護令。目前杜瑛秋都請相關案件受害人先收集證據,等到跟騷法上路、對方再犯,就可依法辦理。
不過跟騷法並非有了就好,杜瑛秋強調,還得看落實狀況。例如程序上,被害人向派出所報案後,得經分局調查,接下來究竟由派出所或分局發書面告誡令尚未定。杜瑛秋認為,應由派出所發,速度才最快,保護令究竟由民事法庭或刑事法庭核發也還未定。
「跟蹤騷擾防制法」於2011年11月完成三讀立法,蔡英文總統在行政院長蘇貞昌(左)與內政部長徐國勇的陪同下,完成法案簽署。
數位性暴力相關法案更須關注。杜瑛秋說,行政院不同意立專法,只想修刑法和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司法院提出的刑法修正草案包括明定性影像定義、增訂第28章之1「妨害性隱私及不實性影像罪」,刑度也提高到5年,這部分她很肯定。
杜瑛秋表示,性侵害犯罪防治法修法方向,不僅沒有即時扣押加害者持有的性私密影像及下架的條文,也沒保護令設計,以及要求刪除被害人性私密影像、禁止再散布,乃至對加害人教育輔導的處遇等相關規定,就非常不妥。
杜瑛秋說,這次修法方向認為依犯罪被害人保護法申請保護令就好,但後者只有檢察官才可申請,徒增受害人拿到保護令難度。
另外如律師張靜與女友合開的按摩店架設監視錄影器錄到他人裸照,台東地檢署指揮警局開搜索票搜索,眾多律師、學者竟呼籲律師應免遭「查水表」,杜瑛秋表示,這凸顯數位性暴力被害人性私密影像在他人手上的無奈處境,也再度證明立專法的必要。
她說,依刑事訴訟法等規定,數位性暴力受害人要取回自己私密影像保全證據,必須是現行犯,還得透過檢察官申請、法官核准,要不然就得靠搜索票。張靜案中,卻見諸多法界人士要求律師須豁免,不顧受害人權益。
如果我們有專法,就可快速搜索保全證據,不受刑事訴訟法規影響。— 婦女救援基金會執行長 杜瑛秋
杜瑛秋表示,婦援會也呼籲靠科技偵查法調查證據,但科偵法向有侵犯個人隱私爭議,她認為,若有專法言明針對數位性暴力規範,就能平息爭議。
儘管仍待繼續努力,杜瑛秋很欣慰願望已有進展,今年將針對潛在的加害人拍宣導片,加上防止性暴力的友善路人甲等計畫,募款缺口達7、800萬元,也待傳媒行銷。未來她期待各界更重視數位公民素養,讓人人在多元化的數位世界都懂得尊重他人,也保護自己。◾
全文請見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