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0-12歲不中斷的公共托育服務 托盟2022年縣市首長選舉托育政策建言

發佈日期:
2022-09-19
文章分類:
新聞分享

 給我0-12歲不中斷的公共托育服務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2022年縣市首長選舉托育政策建言
 

 

 

可能是 8 個人、大家站著和文字的圖像

生育率低落,家庭和勞動力市場卻需要女性就業的年代,特別需要普及公共托育服務,這有賴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雙重努力。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在四年前(2018年)縣市首長選舉前夕,首度呼籲「給我0-12歲不中斷的公共托育服務!」,並決定往後每隔兩年於選前檢視供需,針對地方政府及中央政府分別提出籲求。今年,家長對公共托育服務的需求依舊迫切。3歲以下幼兒家外送托率尤其偏低,0-2歲僅17%、2-未滿3歲36%,仍有眾多家長苦苦等待公共托育名額。正是因爲生育率低、新生兒太少,政府更應負起責任擴張公共托育。對縣市首長來說,完善托育政策將吸引青年家庭落地生根,支持雙薪養育,公共托育服務也將創造更多在地、勞動條件好的托育工作機會,照顧年輕人、也支持青年家庭養育下一代。

再者,聯合國人口基金2019年研究報告盤點各個先進國家應對低生育率的政策成效,唯一確認最具提振生育率的方法即是──政府提供平價、優質、普及的公共托育服務,且托育服務不是有就好,更要確保收托時間符合家長合理工作時間,並且涵蓋所有年齡層(0-12歲)兒童。德國素以母職津貼等政策鞏固「男主外、女主內」傳統性別角色,卻導致生育率節節降落,自2007年起改為師法瑞典性別平等制度,大力擴充公共托育服務,支持女性就業,而能成功拉抬生育率;韓國執意發錢補助私托私幼,以至於生育率連年全球倒數第一。選舉在即,各縣市候選人的托育政見要向誰看齊?

托盟參採國際經驗,盤點全台22縣市公共托育服務現況,提出5大政策建言:「0-2歲幼兒家外送托率應達37%」、「以保母、公共化(公立+非營利)幼兒園為主力,擴充2-3歲托育服務量」、「翻轉幼兒園公(公立+非營利)私(準公共+私立)比至7:3」、「改革公立幼兒園,開辦符合家長合理工時的課後留園服務達100%」、「公立國小課後照顧班涵蓋率應達30%」。呼籲縣市候選人正視托育議題,列入關鍵政見,照顧人民從擴建托育服務開始,發展地方從投資托育服務起步。

 

台灣公共托育服務的量與能都待升級

台灣0-12歲的公共托育服務包含:0-2歲的居家保母、2-6歲的非營利幼兒園、公立幼兒園、6-12歲的公立國小課後照顧班,這些服務都還存有「找不到」、「抽不到」、「抽到了卻又不好用」的情況。根據青平台「國人婚育意願大調查」,有高達92.7%的受訪者認為「提供品質可安心、免抽籤有保障名額、費用又可負擔得起,普及的托育服務」有助於催生。其次為「對有工作的家長,提供符合育兒需求的彈性工作時間和地點」(92.4%)。再來為「增進足夠人力及資源配套,讓公立幼兒托育收托時間延長至晚間6點後,並提供寒、暑假托育服務」(91.5%)。顯見,人民要的是政府提供具體可見,且兼顧平價、優質、普及、非營利的保母、幼兒園、國小課後照顧服務,而不是每到選舉就加碼發現金、給補貼的略施小惠。
 
 

擴充托育服務的兩條路:

 

「政府擴建公共服務」 V.S. 「現金補助私立服務」,效果天差地遠


擴充托育服務量可區分為,「建置公共服務」與「發錢補助私立業者」,前者由公部門提供平價、優質、普及、非營利的托育服務,後者則為仰賴既有的私立托育市場,透過現金補助引導民眾購買。這兩種政策工具,形塑的效果天差地遠。

綜覽國際,北歐國家擴展公共托育服務,提供高品質、所有人皆可使用的服務。以瑞典為例,國家保障1歲以上幼兒的托育權利,孩子要送托,不需抽籤。公共托育服務創造就業機會,支持育兒女性就業不中斷,雙雙增加稅收,開啟國家發展的正向循環,穩坐高生育率(1.67)與高女性勞動參與率(70.9%)的典範國家。

德國過去的政策強調支持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型態,托育服務量低、收托時間短且不符合雙薪家庭所需,難以支持女性參與勞動市場,德國生育率逐年下降,1994年達最低點1.24。為拉抬生育率,且回應當代社會性別角色的轉變,德國參照瑞典經驗,從2007年實施一系列促進育兒家長工作與家庭平衡的政策,在托育政策部分,2013年立法保障1歲以上幼兒的送托權利,就此大力擴大3歲以下公共托育服務,且地方政府認知到,居家保母是有效調和、擴張托育的作法,一方面不造成財政過大負擔,一方面不損及兒童發展,造就了2017年0-2歲送托率較2005年翻倍成長至37.2%。至今德國的托育仍是需求大於供給,政府持續推估待擴增名額、精準擴充服務,種種措施讓德國近幾年的生育率維持在1.53-1.57之間。

反觀韓國,從2009年開始補助0-2歲私立托育服務,至2013年,免費托育政策完整涵蓋0-5歲。韓國透過補助私立服務,快速且大幅提升幼兒家外送托率(1歲79.3%,2歲至5歲皆達88%),讓私立服務主導整體托育服務(7成以上幼兒就讀私立園所)。

韓國的私立托育服務有訂定收費上限,業者一方面獲得政府補貼,一方面透過其他課程創造利潤。對家長來說,政策充其量是費用補貼,而非全額免費,反而助長私人補習,包括英文、音樂、繪畫、體育等課程,惡化教育熱(education fever)。更有研究顯示,韓國只有11.8%的家庭沒有兒童托教的支出,顯見政府砸大錢,宣稱免費托育,但事實上家長仍須自己花錢。

除了費用,由私立主導的托育服務還產生許多負面影響,包括家長滿意度低、教保人員勞動條件低、托育服務安全和兒童權益保障備受質疑。透過私幼擴張服務量的後果為,托育費用負擔仍重、家長仍苦於找不到可信賴的服務而面臨職業生涯中斷,公民團體譴責這些問題為韓國托育政策的慢性病(chronic illness in Korea's child care policy)。學者也大力批評,免費托育政策只是政黨為了獲取選票的政治手段,缺乏長遠眼光,也凸顯中央跟地方政府不負責任的態度,棄守投資公共托育服務,並呼籲韓國必須重新審視政策,將增加公共托育、提供優質服務的議程重新拉回政策桌上討論。

韓國慘痛的前車之鑑再再提醒我們,發現金補助私托私幼,降低家長負擔,聽起來悅耳響亮,但不是有效支持女性就業、保障幼兒權益的政策,只會使育兒家庭的托育負擔益加沈重、惡化整體托育品質,換來連年持續低下的生育率。
 
 
以下托盟盤點全台22縣市托育服務量能,並提出關鍵的五大托育政策訴求: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強調,0-12歲不中斷的公共托育服務支持家長安心就業、讓每一位孩子平安健康長大,正是現代社會年輕人願生能養的關鍵支持,也同步創造大量公共托育工作機會,是地方發展的重要基礎建設。托盟也要特別指出,韓國所謂全面全額補助私托和私幼,雖然大為提高送托率,卻反而導致種種負面效應,包括托育人員待遇差、托育品質堪虞、助長補教、家長負擔不降反升、生育率持續低迷。

呼籲所有的縣市長候選人,在0-12歲托育政策,以德國為師,勿重蹈韓國依賴私托、私幼的失敗經驗,而應致力於擴增公共托育服務,才是有效的政策作為。


有鑑於此,托盟敦促各縣市應逐步將各年齡層公共托育涵蓋率達到下列目標:

一、0-2歲幼兒家外送托率應達37%

二、以保母、公共化(公立+非營利)幼兒園為主力,擴充2-3歲托育服務量

三、翻轉幼兒園公(公立+非營利)私(準公共+私立)比至7:3

四、改革公立幼兒園,開辦符合家長合理工時的課後留園服務達100%

五、公立國小課後照顧班涵蓋率應達30%


托盟呼籲,全台22縣市首長候選人應盤點地方現況、訂定具體目標、提出擴增公共托育的實質政見,讓人民看見候選人的決心,滿懷信心投下支持的選票。

 

 

全文請見 托育政策催生聯盟 官網